馬 麗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甘肅 天水 741500)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做好縣級文化精品節目
——以張家川縣廣播電視臺為例
馬麗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甘肅 天水741500)
新媒體環境下,縣級文化精品類節目要想獲得持續發展,就必須對目前的情況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此來提高縣級文化精品節目的品位和質量。本文就以張家川廣播電視臺為例,對其目前文化精品節目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參考性的改革建議。
新媒體;縣級廣播電視臺;文化精品節目
隨著媒介融合和新媒體的興盛,差異化、精品化成為眾多媒體的發展之路,根據地方性差異,打造本地文化精品欄目成為眾多地縣電視臺留住本地受眾的新選擇。作為回族聚居區的張家川縣城,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具有豐富的境內資源,不但是秦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我國古絲綢之路之要道。因此,該縣在發展文化精品欄目的時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隴坂紀事》《畫說家園》《貼近》等節目在播出后廣受好評,但如何取得長足發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張家川縣廣播電視臺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為一體的縣級廣播電視臺,是張家川縣主要的新聞宣傳媒體。其有25名在編工作人員,包括1名臺長、2名副臺長、2名播音員、10名記者、3名文字編輯、2名視頻編輯人員、5名工人,以及4名借調人員。其主要的文化精品節目有《畫說家園》《貼近》以及《今日張家川》等。基本上,張家川縣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是通過該廣播電視臺進行傳播。受地理位置的影響,該廣播電視臺不但是外界了解張家川的主要渠道,還是當地居民獲取相關信息的主要渠道。
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歷史文化,很多電視臺、廣播電視臺等媒體都開設了很多文化類節目,以此來整理我國的歷史文化。張家川縣廣播電視臺也是如此,它開設了一個系列的以張家川為背景的人文類專題節目——《隴坂紀事》。《隴坂紀事》共有8集,即《青銅碎片上的涅槃》《泥巴的記憶》《古道關驛頌德碑》《張騫走過的路》《張家川清真美食“十三花”》《回族美食連五蒸土雞》《奇特的文史密碼小兒錦》《藝術人生的至高境界》,每集9分鐘,每集持續兩天播出。
該系列節目以張家川縣的歷史文化為藍本,以獨特的歷史視角,以紀錄片的拍攝角度,向觀眾全方位地展示張家川縣的歷史文化,自播出以來,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并且也有助于張家川縣歷史文化的傳承。
文化精品類節目具有無限的潛力,它不但代表著當地的文化,也代表著當地的形象。因此,在開設文化精品類節目時,一定要注意做到有吸引力、有意義,尤其是面對新媒體的出現,要想做好文化精品類節目,必須要與時俱進地創新,為文化精品類節目打好收視基礎。
(一)整合現有媒體資源,加強品牌建設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國很多縣城都開始對目前的媒體進行整合,如將電視臺和廣播電視臺整合,打造有線電視傳輸系統,以此來提高收視率。張家川縣也應該對其目前的廣播電視臺進行網絡升級改造,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在張家川縣每個鄉村都建設電視數字網絡,實現全縣覆蓋傳輸信號的目的,從而為張家川縣的文化精品類節目打好收視基礎。
并且還要加強品牌節目的建設,像《隴坂紀事》《張家川清真美食十三花》以及《回族美食連五蒸土雞》等,由于其具有張家川縣的地方特色,所以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應該多開設幾個具有張家川特色的文化精品類節目,形成一個體系,打造張家川縣特有的品牌欄目。
最后還要加大對文化精品類節目的宣傳,可以在微信、微博以及官方網絡上進行文化精品類節目的宣傳,增加宣傳渠道,提高文化精品節目的認知度,讓現有的觀眾了解節目內容、播出時間、播出方式等,以此來鎖住現有的收視群體。而且還要通過宣傳,讓外界的人了解張家川文化精品節目,在提高收視群體的基礎上,讓外界人了解張家川的歷史文化。
(二)積極建設新媒體
我國政府在2015年出臺了三網融合的政策,明確了我國廣電事業的發展方向,很多城市和縣城都在積極建設新媒體,以提高收視率。張家川縣廣電事業在建設新媒體的同時,還要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發展具有張家川縣特色的傳播方式。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的優勢,利用現有的頻率,發展多種功能服務,實現多媒體服務的目的,推進張家川縣廣播電視的發展,為文化精品節目吸引收視群體。
并且必須要打造適合新媒體環境的專業化媒體隊伍。特別是在文化精品節目的編輯過程中,張家川縣廣播電視臺的編輯人員應該充分意識到,開設該節目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簡單的文化傳播,還應該夾雜自己的見解,以提高節目的觀賞性。不但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準確而深入地編輯文化精品節目,吸引觀眾的注意,使其可持續觀看,還要保證文化精品節目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主持人在播放講解時,要完全理解和掌握即將播放的文化知識,要意識到縣城的收視群體是百姓,要深挖本地特色,立足于本地百姓的需求,在內容上做到三貼近,即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最后在播出機制上,可以根據百姓的生活習慣,將播出時間調整到晚上8點,將播出時長延長至半個小時,為百姓的收聽提供便捷。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進行網絡直播,讓世界上所有角落的觀眾都可以看到節目。
新媒體如微博、微信以及手機等的出現,增加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人們要想獲取相關信息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能從電視、廣播和報紙上才能取得。新媒體以實時更新的速度,通過圖片、聲音和文字的形式,將信息形象化地展現出來,給廣播電視節目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縣城廣播電視臺,要想獲得持續發展,必須要做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節目,并且加快縣廣播電視臺網絡升級改造步伐,打造適應新媒體環境的專業隊伍,同時還要轉變思維方式,建設新媒體,以提高社會影響力。
[1] 徐亞坤.淺議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的發展策略[J].商業文化月刊,2016(6):22.
[2] 蔣夢瀅.新聞節目精品創優在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6(3):7.
[3] 杜碧茵.新媒體環境下區縣級電視臺新聞欄目報道的改革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2):4.
G222.3
A
1674-8883(2016)17-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