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萌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北京 100069)
初探我 國出版傳媒集團產業鏈的拓展
韓萌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北京100069)
隨著網絡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以及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和產業發展方向的改變,出版行業逐漸出現了數字化、集團化等一系列新業態、新形態,因而帶動了出版傳媒集團產業鏈的動態發展。本文從出版產業鏈的概念出發,對我國出版傳媒集團產業鏈的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我國出版傳媒集團產業鏈的拓展策略。
出版傳媒集團;產業鏈;拓展;初探
自20世紀末以來,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以及出版行業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出版業采取了諸多新制度新舉措,使出版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版行業在企業制度、上市方式、數字化和網絡應用、產業鏈形態等多方面產生很多新形態、新業態,這也為出版行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發展空間。在這樣一個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出版行業要充分利用網絡科技和吸收先進的經營理念,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打破傳統出版格局,在創新現有產業鏈的基礎上增強產業實力,才是當代出版傳媒企業的經營之道。也就是說,在網絡和數字技術廣泛應用的社會背景下,我國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建設一條完善的出版產業鏈,從而提升出版產業的價值創造力。
所謂出版產業鏈,實質上就是由多個企業結合而成的,能夠實現資源傳遞的有序組合。通常情況下,出版產業鏈是依次由工作室、出版社、印刷廠、書店等企業結合而成,完成資源輸出的鏈式結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版產業鏈在原有傳統紙質產業鏈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子出版、網絡出版產業鏈等新型產業鏈形式。
目前,我國出版傳媒集團產業鏈的關聯方式主要包括三種:縱向關聯、橫向關聯和混合關聯。縱向關聯,主要體現在造紙、出版以及發行這三個環節的有序連接;橫向關聯,是由同一出版環節中電視、廣播、網絡、書籍等多種媒體形成的產業結構;混合關聯,就是將出版行業中的利潤投資到其他高盈利行業中,從而實現資金融合的 方式。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版行業在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推動下得以快速發展,逐漸顯現出豐富的資源優勢。但是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國出版傳媒集團產業鏈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首先,資源渠道單一,融資體系存在較大的漏洞。由于我國出版行業起步較晚,企業制度的改革始終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我國出版產業鏈的縱向關聯形式和融資體系不夠完善,出版上游、中游、下游間的配合度有待提高,使得造紙企業、出版與發行企業間聯系不緊密,企業往往出現資金鏈短缺和資源浪費的現象。
其次,出版傳媒數字化人才的缺失。隨著科學技術的改革,隨處可見人們使用手機、計算機等數字化產品進行閱讀,可見數字化出版產業的應用已十分廣泛。相應地,我國出版傳媒集團中對數字化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目前我國出版行業中管理型人才居多,精通數字化技術的人才匱乏。
最后,從技術層面來看,與國外先進出版方式相比,我國傳統的出版方式顯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出版行業涉及社會中多個領域,要想提高出版產業的效益,必須穩固產業鏈各環節間的聯系。然而,我國在出版產業鏈橫向關聯這一環 節中的管理理念落后,在出版環節中很難做到按需出版,因而無法充分發揮圖書、電子產品、影視、游戲等多個行業在出版行業中應有的作用。
(一)以核心業務為根基,拓展業務范疇
我國出版傳媒集團應將出版業務和發行業務作為首要經營對象,重點發展核心業務,同時也要拓展業務領域,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例如,以擴展圖書發行渠道為手段,加大對“校園書店”的建設力度,提高書店專業教輔材料的比例,同時擴大書店的經營規模,從而穩固教材和教輔等圖書在出版傳媒集團的市場地位。
除此之外,我國出版傳媒集團還應注重積累大眾出版資源,創新集團經營理念和出版內容,開展一系列具有時代鮮明特征的主題活動。我國其他出版媒體集團可借鑒鳳凰集團“中國運河志”這類大型出版工程,在打造具有集團特色產品的同時,擴大消費人群,拓展業務收益。
(二)以盈利為前提,大力發展新興業務
隨著社會中新興行業的出現,傳統行業在社會潮流中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目前我國傳統出版產業在整個出版行業占有較大比重,但其經濟收益率卻遠遠低于新興產業。主要原因是傳統的出版和發行行業與軟件、游戲、影視行業相比存在明顯的弊端,前兩者投入資金多、成本高,而后三者產業鏈環節更加具有時代特征和先進性,符合大眾口味,因而其盈利性更高。因此,我國出版傳媒集團應充分認識到新興產業的高效益性,大力發展符合時代特性、盈利能力強的新興產業。例如,為滿足當下大眾對家庭教育、職業、學習、影視娛樂等信息的需求,我國出版傳媒集團可加大對影視、游戲、職業培訓等相關新興項目的投資力度,增加上述相關行業的圖書發行量。只有與時俱進,遵循傳統業務與新興行業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提高對新興項目的投資成效,我國的出版傳媒集團才能實現產 業鏈的擴展。
(三)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加大對數字出版產業的重視
所謂知識就是力量,21世紀正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云計算、大數據等一系列新科技的出現,給我國社會經濟這一譚水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時也給其他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進一步拓展我國出版行業的產業鏈,國內出版傳媒集團更應把握信息技術這把鋒利的武器,加大對數字出版產業的重視,實現新聞出版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
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出版產業數字化呢?我國出版行業可借鑒鳳凰集團在數字出版產業上的發展戰略,加大網絡出版和網絡營銷的投資力度,構建會員服務體制的經營理念,開展個人賬戶閱讀項目。例如,集團應充分認識到手機通訊和計算機網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積極與移動、電信、聯通合作,將集團的產業融入千家萬戶,充分發揮電子產品的優勢。還有,積極發展數字印刷企業,可大大提高集團印刷量,從而提高印刷業務在產業鏈中的效益。
(四)發揮出版傳媒資源優勢,積極拓展隨著消費群體和消費需求的擴大,我國出版傳媒集團急需開發拓展新式產業鏈,將傳統出版行業與各行各業聯系在一起,實現集團產業的共同發展。例如,鳳凰集團近幾年來不斷完善其產業結構,開始注重與酒店服務、時尚、數據、物流等行業的跨專業合作,并不斷擴展經營地域,延伸集團產業鏈,這些都是值得其他出版傳媒集團借鑒的地方。
開發新式產業鏈
除了產業結構外,出版傳媒集團還應從產業鏈的形式入手,打破上游到下游的傳統鏈式結構,追求產業鏈的多元化發展。尤其在編制、印刷以及發行產業的基礎上,集團應積極融合現代元素,比如數字化、游戲、影視、職業培訓、軟件等產業,實現集團各行業業務交叉發展,這樣不僅可降低單個行業發展的風險,也能夠大大豐富產業鏈的形式。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模式下單一的出版產業鏈已不再適應社會潮流的發展。為此,我國出版傳媒集團應轉變經營理念,在發展主營業務的同時,拓展業務領域;注重新科技的運用,著重發展盈利能力高的數字化新興產業;不斷完善出版產業結構,形成多元化的網式產業鏈,從而實現出版傳媒行業的長久發展。
[1] 孫曉翠,張美娟.我國出版傳媒集團產業鏈研究——以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為例[J].出版廣角,2015(14):30-33.
[2] 盛虎,郭俊妃.基于產業鏈視角的培生集團投資戰略研究[J].中國出版,2014(6):58-63.
[3] 石姝莉.媒介融合視閾下中國出版傳媒集團創新成長路徑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5):93-98.
G239.2
A
1674-8883(2016)17-0284-01
崔松鶴(1993-),男,山西運城人,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