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淵波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傳統文學期刊發展新平臺:微信公眾號
沈淵波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312000)
我國文學期刊的發展在不足100年的時間內經歷了萌芽、輝煌、衰敗和重生。在如今傳媒發展迅速的時期,受到遏制發展的純文學期刊為了適應發展形勢,使用了微信公眾號這一新的發展平臺。以《今天》這一小眾的文學期刊為例,其微信公眾號“今天文學”的出現便是傳統文學期刊發展的新平臺的最好證明,也為眾多文學期刊的發展提供了新走向。
文學期刊;微信公眾號;《今天》
電子傳媒的快速發展給紙質期刊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各種報紙雜志紛紛縮減發行量,而網絡文學的出現對文學期刊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影響,文學期刊越來越走向被忽視的邊緣狀態。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有些文學期刊順應時代的需求,紛紛將發展目光投向電子市場,不斷推出適合大眾審美趣味的閱讀媒介。例如,官方微博、智能APP以及現今使用最為廣泛的微信公眾號。《今天》雜志在2013年推出微信公眾號“今天文學”,將紙上的文字以電子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擁有固定讀者群的同時不斷拓展新的閱讀群。
微信公眾號的申請程序簡單,不像智能APP那樣需要投入大量技術、人力和物力,微信公眾號打破傳統期刊的單向運營,可以與讀者進行溝通,從而根據讀者的喜好來調整期刊的發展走向。公眾號一般有訂閱號和服務號兩類,前者側重于營銷,后者側重于推廣。公眾號的關注程序也很簡單,可以直接搜索關鍵字或輸入固定的微信號碼,也可以通過掃二維碼來關注。
(一)文學期刊采編平臺的搭建
編輯人員在微信公眾號中預設讀者喜好的欄目或關鍵搜索詞,通過讀者的回復信息統計讀者的閱讀傾向。在進入一個微信公眾號后,讀者可以根據相應的提醒按鈕來選擇與雜志社的互動或獲取反饋。一般情況下,雜志社在設置頁面時會選擇自動回復讀者的問題,自動回復主要為關鍵字的回復,這種固定的模式可以成為溝通編輯和讀者的有效橋梁,可為雜志社的采編提供充分的建議,讀者也可以獲得符合自己喜好的閱讀內容。
“今天文學”微信公眾號自2013年12月18日起每天常規更新,設有“今天詩選”“域外拾譯”“詩歌之夜”等欄目,為方便查找,現將往期內容歸整為“詩歌”“文章”“活動”三類。例如,讀者可在“今天文學”頁面對話框輸入代碼獲取推送:回復P001~P043獲取“詩歌”推送,如果讀者想看本微信公眾號的全部目錄,就直接回復“目錄”二字即可。所以,讀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閱讀類型,不會因為選擇而耗費大量的時間。此項采編工作的出發點是為了實現雜志社與讀者的互動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雜志社的采編效率,還能為讀者提供更為便捷的閱讀方式。
(二)文學期刊的廣告推送效果
文學期刊的繼續發展離不開運營費用的支撐,小眾的文學期刊亦是如此。雜志社將文學期刊中的內容推上微信公眾號的同時也將廣告植入其中,但這種廣告的植入不是一種強制性的復制,而是通過改變廣告的形式來進行推送。
“今天文學”是通過自動回復“活動”來植入一定的廣告的,最近的“活動”名為“漂流成一座詩歌島”,活動內容是《今天》期刊在全國范圍內招收創作者,但是要想獲得具體的活動內容,就需要點擊推送消息中的“閱讀原文”,進入微店購買雜志,這就是一種順理成章的廣告效應。其中,微信公眾號中還為一些雜志提供廣告位,如在2014年6月25日推送的“活動”中就為《中國新聞周刊》和《人民文學》雜志社以及廣東省作協、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組辦的南方國際文學周(Nanfang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招收志愿者,這就是一種無形而有力的廣告效應。
(一)新技術的熟練掌握
微信公眾平臺的開通簡單易行,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讀者審美品位的不斷提升,編輯人員一定要熟練掌握相關的新技術,關鍵在于將文學期刊中靜態的文字轉換為有生命的動態形式。為此,編輯必須能將文字、圖片、視頻實現無障礙轉換。例如,“今天文學”中每一篇文章或詩歌都會植入與主題相符的圖片,也可以插入音樂。《今天》雜志如今已經囊括了戲劇、攝影等專項,對應的公眾號中也可以加入這些內容,這就要求編輯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來操作。
(二)新功能的靈活運用
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發展時間較短的新平臺,在與純文學期刊的結合運營過程中還沒有突破固定的推送模板。像“今天文學”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欄目無非是相關目錄、活動信息以及活動信息后的支付鏈接,缺乏一定的采編交流。針對微信公眾號本身具有“服務”和“訂閱”的功能,也可以開設兩個公眾號來細分微信功能,服務號專門負責新的交流功能,方便編輯和讀者的及時交流,吸取可行的創新性建議,訂閱號專門負責廣告的推送、支付功能、反饋功能等。這樣既為雜志社提供了充足的采編意見、廣告份額,還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機會,最終實現兩個號中所有新功能的靈活運用及有機結合。
(三)新內容的獨家推送
文學期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內容陳舊,看似經典的詩歌、散文、小說其實從另一方面顯示出編輯工作人員缺乏認真的工作態度。在新媒體發展的同時,如果只流于形式的改變,而內容沒有得到創新的話,再好的外表也難以為繼。文學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每天都要進行文章的推送,對于一貫喜歡推送經典作品的雜志社可以考慮間或推送新作家、新作品、新題材,這樣既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還改變了固有的推送內容,不會讓讀者因為推送內容一成不變而逐漸對該刊物失去興趣。
文學期刊通過與微信公眾號結合運營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的單向運營模式,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固有的便捷、快速、互動的優點將文學期刊從邊緣化的發展狀態中拯救出來。然而,由于技術限制和編輯人員掌握的知識水平有限,微信平臺的開發程度還沒有達到最優,所以微信平臺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系統,開發新功能,雜志社也應該充分掌握新技術、創新內容,從而實現二者的最優組合,讓文學期刊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李極冰.國內外移動媒體行業發展趨勢[R].北京:新聞出版總署教育培訓中心,2013.
[2] 吳彬,丁敏嬌,賈建敏,等.利用微信平臺打造科技期刊編輯新方式[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05):661-663.
G237.6
A
1674-8883(2016)17-02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