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沁彤(貴陽市第十四中學 貴州貴陽 550001)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
蔡沁彤
(貴陽市第十四中學 貴州貴陽 550001)
語文教育,其本質是一種語言教育。而語言承載著人的表達能力和民族文化。因此,語文教育應該承擔著滲透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情感素養,完善人格塑造的責任。高中語文教學,課文更加復雜,學生也正處于形成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滲透人文精神非常重要。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總結提煉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 人文精神 體驗 價值觀
語文教育,其本質是一種語言教育。而語言承載著人的表達能力和民族文化。可以說,人文精神是語言的生命之根。語文課文和語文教學的內核,是組織思想與心靈的交流,也就是指的人文精神培養。怎樣在語文教學的同時,滲透人文精神,而不是枯燥干癟的說教呢?
首先,本文認為,高中語文教學,相比小學和初中的語文教學,不再是音形義的組合方式,更不是簡單的遣詞造句,而是將人世間深沉濃烈的感情與各種價值道德,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青春期的學生打開眼界,認知世界的同時,建立起自己初步的人生觀、價值觀。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本文認為可以從教材內容、作文訓練、語感培養、課堂討論四個方面入手,滲透人文精神。[1]
教師可以用語文課程獨有的魅力促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將人文精神灌輸到學生的語文學習當中,建立健康全面的品格,培養學生形成美好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且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很多高中課文都是作者帶著濃郁和深厚的情感寫成,伴隨著作者清晰的積極的價值觀。那么,對這類課文的學習和探討,本身就能讓學生感受到強烈的人文精神。例如,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學生不僅可以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的正義感,更能夠感受到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則包含人人生而平等的胸懷,以及對包容、平等社會的渴望。這兩篇課文,文字優美,感染力強,內容富有張力。而學習《孔雀東南飛》,更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封建禮教對個體的壓迫,讓學生對追求自由愛情建立健康的信念。
高中課文中,這些經典篇目,每一篇都展示著人世間的真善美和真性情,在講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有意識的提出這些價值觀和情感,與學生進行探討,將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情感體驗能力。[2]
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每周,教師都會安排出專門的時間進行寫作訓練。寫作訓練通常是結合語文課文的單元主題進行命題或者半命題作文訓練。在一次語文作文訓練中,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文題目《我的輝煌》,我首先進行引導,告訴他們并不是只有舞臺上的明星才有輝煌,我們對事情的投入,我們的計劃和夢想,都可以讓我們每一個人灼灼生輝。然后,啟發同學們思考自己的成就和輝煌。這樣的作文訓練,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更能讓學生樹立遠大夢想和自信,享受一份躊躇滿志的快樂。[3]
因此,本文認為,通過結合課文單元主題,給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好的作文訓練,在提高學生語言駕馭能力的基礎上,還能夠讓他們得到情感體驗,思考人生意義,不斷的探尋并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高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審美體驗和藝術鑒賞能力,也是人文情懷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學習王勃的《滕王閣序》,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大氣磅礴之美,就是人文精神滲透的任務。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教師朗誦,或者配樂朗誦,帶領學生進入美好的境界,體會語言之外的美景。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朗誦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針對那些意境優美的古詩詞,朗誦的效果更好。
為了提高朗誦體驗,針對意境優美的古詩詞,還可以給學生進行配樂吟誦。古香古色的配樂,更有助于學生體會到字面意義之上的“情感”因素。除了朗誦之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圖文并茂的閱讀體驗。例如,在講授《滕王閣序》時,展現滕王閣真實的美景圖片或者視頻片段,制作圖文并茂的教學幻燈片。因此,教學方式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對人文精神的體驗。
新時代的教學,更尊重學生的原創和個人觀點。參與式教學近年來,成為新的教學手段。教師針對課文主題,可以安排課堂小討論或者辯論。例如就《拿來主義》這種哲學類文章,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結合當下時尚詞匯“伸手黨”,組成正反兩方進行小規模辯論。辯論拿來主義是否一定程度上有用,還是要堅決拋棄拿來主義。這樣的辯論,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更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觀點碰撞,給每個學生內心,深深地投下哲思的火苗。這樣的訓練,對于學生的未來,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成年人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不管是婉轉深情的敘述文章,還是古樸優美的詩詞歌賦,還是催人深思的議論文章,都可以通過參與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4]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應該時刻注意人文精神的滲透,發揮語文教學的教書育人的作用。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認為可以通過課文內容,作文訓練,課文朗誦以及課堂討論,引導學生體驗和學習人文精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
[1] 李字海.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 求知導刊. 2014(09)
[2] 廖朝暉.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與養成[J]. 語文天地. 2014(19)
[3] 孫緬.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 環球人文地理. 2014(12)
[4] 郭俊峰.“誘思探究”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 2014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