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蘭州文理學院外語學院 甘肅蘭州 730000)
二語習得理論角度下的大學英語雙語教學
李 潔
(蘭州文理學院外語學院 甘肅蘭州 730000)
隨著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發展和雙語教學模式在大學的發展和實踐運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為雙語教學提供了理論研究的基礎,并以此證明了雙語教學在實踐運用中的可行性和科學性。本文通過對于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闡述和國內大學英語雙語教學運作模式的說明,對于國內大學英語雙語教學實踐提出有益的建議。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大學英語 雙語教學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主要分為兩大流派,分別是行為主義學說(Behaviorism),強調語言學習的環境對于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及既有觀念學說(Innatism),強調先天的遺傳因素對于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其中,成就最大,影響最廣的是克拉申的理論。他對于學術界二語習得理論二三十年來學術研究的成果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整合,形成一套邏輯的體系。簡單而言,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由五個部分組成:(1)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習得假設;(2)Monitor Hypothesis監督假設;(3)Input Hypothesis輸入假設;(4)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過濾假設;(5)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自然順序假設
1.雙語教學簡述
英語雙語教學是一種有益的方法,目前被很多大學所適用。雙語教學課堂上,所有的學生和老師都以英語為交流的語言。老師通過英語教授英語的語法和詞匯。通過語言在實踐中的運用,使學生逐漸的熟悉英語的語言環境和英語對話技巧。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未能擺脫“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型模式。由于高考的后續效應,很多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習慣于背誦單詞、詞組和句型,應用的能力卻不高。
2.我國的雙語教學運作模式
雙語教學是一項很好的概念性教學方式。根據我國的雙語教學實踐,比較適合我國的教學模式是針對所有學生都以漢語為母語背景,開設專門英語課程,系統的教授英語的基本語法和詞匯知識。此外,在部分學科以漸進的試點的形式導入雙語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在聽說和讀寫方面的英語導出能力。同時,對于非外語課程的教學資料,過渡到外語教材。
1.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意義
雖然克拉申之二語習得理論受到部分學者的質疑和批評,但對于我國雙語教學有一些有益的啟示。
(1)二語習得理論強調理解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用。教學活動應該以需求為中心。教學應該滿足學生為中心,區分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差異性。
(2)可理解的輸入時習得的前提和中心。可理解的輸入是通過聽和讀信息實現的。
(3)從人性化角度解釋二語學習的障礙和難點。從而為提高學習效果鋪墊應有之前提。
(4)外語學習應該側重于對于所學材料的理解,而不是過分的側重語法結構的理解。對于語法的學習會影響語言習得的速度(負面)。
2.對于我國雙語教學之建議和啟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于目前中國國內的大學英語雙語教學。筆者以為,在教學的效果上,與預期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然而,對于目前的現狀,應有正確的認識和寬容的理解。基于二語習得理論,針對于中國國情牽制下的大學英語雙語教學模式,應該遵循適時引進,循序漸進,逐步強化和協調并進的過渡性模式逐步的進入。有如下啟示:
3.雙語教學課堂的必要條件
第一,當英語輸入讓學生覺得有趣味,則更容易被理解。建議老師不按照語法順序機械地安排學習內容,以保障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第二,引導學生用英語對話時,盡可能的接近語言的自然狀態。比如說,過去時態。第三,英語教學是否能成功的關鍵是學生是不是能理解。第四,語言信息的語境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意義非凡,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是成功前提和基礎。第五,在教學活動中,應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第六,教學效果和投入的教學時間正相關。第七,學習焦慮低的學生能更好的掌握一門新語言。第八,意義可以用第二語言表達和傳遞,不要用母語。第九,在二語學習過程中,視覺是最重要的學習的感官。第十,學生需要通過聽力和反復確認來掌握英語。
4.以樂趣為導向的大學英語雙語教學
根據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最易得的理解性輸入就是閱讀,最有益的理解性輸出就是對話。在英語教學中,將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觸發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好知性,是學習效率提升的關鍵。將雙語教學揉入目前國內的大學課堂也是基于以上的理論和觀點。在筆者看來,目前國內的很多學校在雙語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有如下的問題:
(1)充斥太多聯系詞匯、語法和句子結構的練習題,或者故意在文章中設計大量的復雜長句。以上的種種設計會嚴重的剝奪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興趣,復雜和晦澀的長句將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學生的注意力將主要集中于語法和句式的拆解和解讀上,而不能很好的關注文章本身的含義。
(2)雙語教學的量不夠
克拉申強調二語學習過程中應該進行大量的與生活和娛樂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通過接觸,思考,模仿而熟悉運用。由此可見,逐步的擴大雙語教學的科目和時間,是提高雙語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
(3)教師的選聘
雙語教學對于教師本身也是一大挑戰。他們既要熟悉本領域的知識,又需要精通英語口語。尤其在“興趣教學”的方面,教師需要以輕松和專業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興趣。相對于教師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目前國內的師資來源部分是外教,以及留學回國人員,除此以外,還有國內的外國語大學和師范類專業中英語和專業都出色的英語教師。
[1]Hawkins, R. Second Language Syntax: 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 [M].Blackwell,2001.
[2]Radford, A. 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 A Minimalist Approach [M].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