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風(安徽省泗縣墩集鎮第二小學 安徽泗縣 234300)
多媒體給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插上“翅膀”
吳 風
(安徽省泗縣墩集鎮第二小學 安徽泗縣 234300)
21世紀是信息技術占主導地位的世紀。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給社會和科技帶來了一次空前的發展,也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歷史的飛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小數學科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信息技術環境下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是說學生所獲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媒體、利用必要的教學資料而獲得。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情境、協作、問答、網上閱讀、討論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庫。電腦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助學討論、問答、閱讀交流等的媒介,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討的認知工具。
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是網狀結構的。各種信息是豐富多樣的,可以是形象的、抽象的、直覺的、邏輯的、情感的;也可以是文字、數據、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影視的。它們又往往交叉組合在一起。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多樣性、非線性網狀信息,符合人類知識記憶的規律,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它能較好地組織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質,促進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使他們得到充分的感知。模擬演示教師在幫助和引導學生學習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在常規教學手段的條件下,教師的示范或某個操作的演示往往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運用電腦模擬演示功能卻能很好地實現。例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條邊長短有關”的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認識,我們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在電腦屏幕上出示一組兩個角相等而邊長不等和兩個角的兩條邊長相等而角度不相等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70%的學生非常肯定地得出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判定。此時,我并沒有立即否定,而是要學生以四人一組一起討論,學生們在一起通過畫、比、量、議等多種方法驗證,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這時,為了學生更進一步直觀驗證,展現認知過程,利用電腦屏幕,顯示一個高亮度的“角”,要求學生注意這個角的兩條邊變化時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學生們目睹著兩邊慢慢地延伸而角的大小沒有變化,通過學生的討論和觀察明白了道理,統一了認識,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小學生的認識特點是從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為主過渡,要使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就必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從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識。而多媒體計算機通過模擬演示,突出實際操作過程,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通過引導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達到培養智能,啟迪思維的目的。
我們過去教學的一大問題是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過于重視書面知識而輕視日常生活中的知識。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分析、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強調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教教材、學生學教材、考試考教材,教師和教材自然就成為信息的載體,除此之外很少有別的信息來源。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教師的話都是對的,學生對教師的講解總是言聽計從.缺少質疑,創造性自然差。而在信息條件下,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獲得大量的相關信息,教師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他們的知識廣了,視野寬了,自然疑問也多了.對教師的話他們開始思考、辯別、考證和質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正確對待,及時轉變觀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資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提出教學要求和問題.
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然后進行討論、總結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探究性學習方式,能更有效地使學生領悟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更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把課堂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牟探究學習,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每個學生敢于提問,敢于發表敢于展示.從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探究欲望,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選用學生能接受到的實際例子來引課.創設有利于學生發現、探究的學習心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參與欲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興趣.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樹立學習信心,引發學生積極思維。
例:在學習“圓的面積”一課時,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課件演示)用一根繩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樁上,羊邊吃草邊走。提問:你看了這幅圖想提問什么問題?有的學生提出:羊走了一圈有多長?還有的學生提出:羊能吃到草的面積是多少?……學生通過積極思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維處于最佳狀態,學習起來就特別有興趣。
總之,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插上特色的"翅膀",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進行研究性地學習,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同時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