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展(泗縣墩集鎮第二小學 安徽泗縣 234300)
淺議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
陳 展
(泗縣墩集鎮第二小學 安徽泗縣 234300)
新課程標準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在各個方面和諧發展。就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綜合近年來的語文教學和貫徹新課標的要求,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膚淺看法: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求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動向。它是學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學習強化劑,是學習獲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條件。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1.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生活中,語文老師可利用各種機會接觸學生、關心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朋友、弟弟、妹妹,和學生交流情感,從而讓學生熱愛老師、信任老師。《學記》里說“親其師,信其道而學其理”。當學生喜歡上老師了,他們也就會喜歡語文老師上的課。
2.讓學生展示自我。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在人群中都想獲得別人的欣賞、尊重。因此,在課堂上老師一定要精講,留有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主動思考,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體現他們課堂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他們對這門課感興趣。
3.讓課堂美起來。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語文老師。課堂上,語文老師可以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親切而自信的目光,飽滿的熱情,漂亮的書法等等把學生吸引到身邊來,和同學們一起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的語文課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一旦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了,他們就會主動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從而會很快提高他們的學習素養。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在寓教于樂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首要的要做到老師角色的轉變,伴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為此,要求教師本人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以往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學力和學習方式、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等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師深刻學習語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應試教育等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摒棄了,教師的角色也應該徹底的改變,從所謂的師道尊嚴轉變成學生的好伙伴。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真情交融不僅僅表現在師與生之間,而且表現在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便是老師的情感,教材蘊含的情感是靠老師去傳遞、去觸發,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的。首先,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精選教學內容。其次,語文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要設定出富有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最后,語文教師還要注重整體,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我們的語文教學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技術的培養,又要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姬說:“閱讀在孩子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童年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閱讀能拓寬知識面,能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而廣泛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不能只滿足于把自己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和影響,讓他們開闊視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時局限于課堂上的閱讀,還要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涉及到本科內容的課外讀物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課外進行閱讀。拓寬閱讀面,擴大閱讀量。
培根說過:“習慣真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讓學生逐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勤預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有關資料,從而能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認真思考,這樣課前預習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認真聽。在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傾聽,抓住關鍵詞、句,充分明白對方講話意思。除此之外。還可以從音樂、廣播中汲取文學素養。
3.積極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發言。在家庭中、社會上,要鼓勵學生與人積極交流,在說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很多的語文信息,語言表達也會得到提高。
4.廣泛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大量閱讀,如經常收集信息及趣聞的習慣,經常搜集名言、格言、諺語的習慣,閱讀其他文章有寫隨筆的習慣,熟記優美詞語的習慣,先寫題綱后作文并有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等等。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語文素養就會逐漸豐富起來。
總之,對于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涉及到的有諸多因素,只有靠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在新課程的指引下,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長期發展,才能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