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華(山東省利津縣第一中學)
從“厭”學到“樂”學
王利華
(山東省利津縣第一中學)
在高中課程中,數學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難度比較大的一門學科。在平常的教學問卷調查中,經常聽到很多學生說,數學課太沒勁了,太無聊了,跟聽天書一樣,更可惜的是很多學生找不到學習的興趣,上數學課打盹睡覺的也不在少數。怎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厭學到樂學,是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通過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從中得到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
樂學;厭學;高中數學;興趣
什么是厭學?厭學就是對學習數學沒有興趣,那么,怎樣讓學生改變厭學的心理呢?我認為必須想辦法讓他們想學,要想學好數學,首先是從內心深處想學習數學,有的學生認為學數學很枯燥,與現實生活沒有太多的直接聯系。其實不然,數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厭”學的心理狀態。
1.趣味引入
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引入,結合章節內容特點多聯系知識內容的淵源,多講一些古代中國數學家的故事以及中國數學及世界數學發展史,多談談中國數學家在數學史的貢獻。這樣,學生不但更容易接受知識點,也能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2.要創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最佳的心理狀態學習知識點。教師通過分組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在課堂上對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讓好學生幫助學困生。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發展自己的能力。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管是正確還是錯誤都要鼓勵,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3.在實踐中體會數學的魅力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的應用,沒有數學很多實際問題就沒法解決。比如,學習了導數的幾何意義,我們就很容易解決曲線上一點的切線方程問題。這個可以應用到衛星以及導彈的發射軌道問題上。學習了線性規劃問題,我們就可以解決在多個條件下的最優解問題。學習了立體幾何的點線面的位置關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就可以很容易判斷現實生活中的立體幾何空間位置關系,可以充分欣賞空間美。學習了回歸分析,就可以通過統計數據分析出事件甲和事件乙的相關關系,從而通過計算可以知道超過50歲的人每晚都打鼾與患心臟病有很大的關系,從而就可以通過打鼾來預測患心臟病的幾率。數學的應用非常廣泛,讓學生明白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什么是樂學,樂學就是想學,認為學習數學是一種享受,這是學習的一種境界,在想學的基礎上怎樣才能樂學呢?
1.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課件模型
在講解多面體的表面積這一節中,我讓每一名學生做了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三棱錐的模型,然后沿著折痕用剪刀剪開,平鋪到桌面上就很容易把立體幾何問題轉化成平面幾何問題了。讓學生自己制作模型,正是抓住了這個時期學生好動的特點,這要比教師通過簡單的課件或者在黑板上畫幾個簡單的圖形要強的多。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既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很容易學會了多面體的表面積,讓學生明白原來學好數學并不是很難的事,從而喜歡上數學。
2.師生調換角色,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太適應,但是隨著第一只螃蟹的出現,大家都躍躍欲試。最初我先設計一些簡單的知識點,后來不斷增大難度,有的學生講得很粗,有的講得讓人聽不明白,當然也有講得很好的,不管怎么樣,我都會給他們肯定的目光,這樣學生的膽子就越來越大,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3.加強師生互動,成為良師益友
讓學生喜歡老師,老師應該多接近學生,走到學生中。老師應該多了解學生,和學生做朋友,了解他們學習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困難,多叫到辦公室談心,或者深入宿舍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這樣,越來越多的學生就會愿意和老師做朋友,就會主動地到辦公室問問題、談心,就會把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惑和樂趣與老師分享,從而使學生喜歡上老師、喜歡上數學。
4.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做到樂學
因為現在陽光分班,在一個班級里,學生因為基礎、習慣的差異,老師很難做到一刀切,很難做到講一個題就能讓所有的學生全明白,所以教師只能設計不同層次的例題和習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任何一個學生的學習都是由易到難,由不會到會這么一個過程,因此不要輕易放棄基礎差的,教師應該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證明自己,應該多鼓勵他們,應該多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告訴他們教室就是一個出錯的地方,我們只有不斷地改正錯誤,才能避免錯誤,不犯錯誤。教師應該相信他們一定能成功。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的學生體會到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讓學生從“厭”學到“樂”學需要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要有耐心,學生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在教師的不斷鼓勵下,從而達到“厭”學到“樂”學的教學目的。
趙興全.高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對策淺析[J].學周刊,2014(5).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