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奇, 王仙萍, 田世剛, 秦信蓉, 溫 賀, 陳俊錕, 周 凌, 杜才富
(貴州省油菜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8)
紫蘇種質資源的考察標準及其性狀描述
沈 奇, 王仙萍, 田世剛, 秦信蓉, 溫 賀, 陳俊錕, 周 凌, 杜才富*
(貴州省油菜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8)
為了紫蘇種質資源調查及育種研究提供較規范的考察記載標準,2013-2014年將212份國內外紫蘇種質資源材料種植于貴陽市開陽縣禾豐鄉基地,參照嚴興初等編纂的“紫蘇種子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并根據紫蘇資源特征及田間調查實際情況,制定出紫蘇資源的考察記載標準。該標準包括生育期、植株性狀、抗逆性、產量性狀、品質特征等5個科目、54個性狀,對各性狀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紫蘇; 種質資源; 考察標準
紫蘇(PerillafrutescensL.)屬于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1-2],是中國傳統的藥食兼用型植物,其莖、葉和種子均可入藥,幼苗及嫩葉香味獨特,是東亞各國較為喜愛的蔬菜及調味品[3]。近年來研究發現,紫蘇種子油中α-亞麻酸(人體必需脂肪酸)含量高達65%,具有促進大腦發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保健功效[4-6],對其研究和開發已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種質資源性狀調查是植物資源鑒定與評價的第一手資料。規范化的記載標準及對性狀準確的描述是植物種質多樣性及育種研究的重要基礎。對于紫蘇資源調查記載標準,嚴興初編纂的“紫蘇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7]以及張志軍編纂的“紫蘇研究與產品開發”[8]中已有描述。但根據筆者田間實際觀察,并考慮紫蘇資源群體特征及育種需要,對已有指標需要細化或調整。為此,通過對來源于國內外212份紫蘇材料的田間觀察及實踐,擬定了其性狀調查記載標準,對制定標準依據進行了詳細描述,以期為紫蘇的育種研究及種質資源評價提供指導與依據。
1.1 試驗材料
2009年至今貴州省油菜研究所收集的種質資源材料,共計212份。其中,3份來源于英國,5份來源于日本(通過外貿購買),53份來源于甘肅、陜西和遼寧等19個省,其余151份材料來源貴州省各縣市不同生態區域。
1.2 試驗設計
試驗材料于2013-2014年連續2年種植于貴陽市開陽縣禾豐鄉基地,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均于4月中旬同時播種,5月中旬按行窩距50 cm×30 cm移栽定苗,每穴1株,每個材料種植3行,3次重復。正常水肥管理。
1.3 紫蘇種質資源的考察標準
紫蘇資源調查及記載標準參照嚴興初等編纂的“紫蘇種子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并根據紫蘇資源特征及田間調查實際情況,制定出紫蘇資源的考察記載標準。

表 紫蘇種質資源的性狀考察記載標準
1.3 數據記載處理
紫蘇材料的表型及抗逆性數據按此次擬定標準記載,采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
2.1 紫蘇種質資源的考察標準
本文以大型水壩為分析案例,探討了碾壓混凝土施工工藝,并指出了其施工工程中的要點,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可具參考的價值。
該標準對紫蘇性狀分為生育期、田間農藝學性狀、抗逆性、產量、品質特征等5個科目、54個性狀特征進行考察(表)。其中,植株性狀中7~8在出苗后5~7 d記載,9~19 在第4對真葉時記載,20~24 在花期記載,25~27在成熟期記載。抗逆性科目在花期時記載。產量性狀科目是待植株進入成熟期后,隨機選取5個單株進行測量,取平均數。
2.2 紫蘇種質資源的植株及產量性狀
2.2.1 植株性狀 紫蘇種質資源的植株性狀按葉色、葉形、花色、碩果和碩果/莖葉絨毛進行考察記載,其相應的性狀特征見圖示。
1) 葉色。紫蘇的葉色呈多樣性,有雙面綠色,雙面紫色,正綠背紫,正面綠色且葉緣或葉脈呈紫色等多種類型,主要表現在葉片正面、背面、葉脈和心葉有較大差異[9]。因此,在紫蘇性狀觀察記載標準中,將葉色按正面、背面、葉脈和心葉進行考察。將淺綠色及淺紫色均定義為淺,將深綠色及深紫色均定義為深。
2) 葉形。紫蘇苗期葉形差異主要表現在葉片形狀,葉緣鋸齒及葉片皺褶上。其中,苗期葉型長寬比小于等于1.2倍的葉片定義為圓形,長寬比超過1.2定義為長圓形。無葉尖葉片定義為心形。由于葉片鋸齒及皺褶較深等情況使得葉片不形成正常的圓形或長圓形均歸類為無規則形。此外,材料中,葉片基部還存在是否有耳齒性狀的差異。花期葉形主要表現在果穗苞葉是否顯著,苞葉的形狀可分為長圓形及心型。
3) 花色。紫蘇花色對花冠和雄蕊顏色分別考察,分為白、粉紅和紫紅等性狀。大部分花朵花冠與雄蕊顏色一致。但對于部分花朵,花冠與雄蕊顏色存在差異,如有的白色花冠的花,雄蕊呈粉紅或紫紅色,粉紅花冠雄蕊呈紫紅色等。

圖示 紫蘇種質資源的植物學性狀
4) 碩果。碩果性狀可通過是否有絨毛進行定性描述,果萼大小及果口大小進行分類。觀察發現,碩果果口大小與落粒性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是育種過程中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
5) 碩果絨毛與莖葉絨毛。兩者相關性較大,均影響植株抗病性。絨毛較重的植株,抗病性相對較強。
2.2.2 產量性狀 據前報道,株高、單株穗數及千粒重是單株產量影響的主要因素[10-11]。而分枝位、一次有效分枝長度、一次有效分枝數、二次有效分枝數和分枝角度等性狀主要影響株型,對單位面積產有較大影響[12-13]。尤其在密植的情況下,分枝角度,穗長及穗粒密度則對植株影響較大。由于一次有效分枝長度、二次有效分枝數及分枝角度隨著分枝部位的不同差異較大,因此在田間記載中,均簡化為測量倒數第二分枝的長度,數量及角度代表分枝長度,二次分枝數及分枝角度(倒數第一個分枝容易缺失)。實踐發現,這種簡化的方式得到數據在材料間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1) 單株產量。由于紫蘇成熟后種子落粒性較強,又容易受到蟲害及鳥害侵食,因此采集準確數據較難。可在終花期用大網袋套住整個植株,待收獲時可采集準確單株產量數據。
2) 種子性狀。紫蘇種子顏色及大小也呈現極大多樣性較大。根據差異將紫蘇種子顏色分為6類,大小分為5級。種子顏色及大小對應圖片見圖示。
2.2.3 抗逆性 主要根據育種需要擬定,著重選擇具有抗性的材料。抗逆性主要考察抗倒性、抗蟲害性及抗病性(紫蘇大田種植中主要爆發的銹病、白粉病及根腐病)。
1) 抗倒性。以無倒伏為強,1/3以下倒伏為中,1/3及以上倒伏為弱。
2) 抗蟲性。紫蘇大田種植的主要蟲害為半翅目害蟲椿象。其次,還有煙粉虱、紅蜘蛛及夜蛾類[14]。抗性定義:無蟲害為強,蟲害占葉面積1/3以下為中,蟲害占葉面積1/3以上為弱。
3) 抗病性。銹病,主要由蘇鞘銹菌引起,是大田的主要病害,主要表現為葉片背面形成銹狀斑點,嚴重時擴散整株,造成全面減產,甚至顆粒無收[7]。抗性定義:無銹病為強,銹病占葉面積1/3以下為中,銹病占葉面積1/3以上為弱。白粉病,主要與銹病共同發生,主要表現在葉片背面形成白色斑點。抗性定義:無病斑為強,病斑占葉面積1/3以下為中,病斑占葉面積1/3以上為弱。根腐病,主要由知菌鐮孢霉真菌引起,在紫蘇大田中發病率不高,發病率約5%~10%。但影響較為嚴重,感病后葉片萎蔫,直至整株萎蔫壞死。抗性定義:無根腐病為強,1/3以下植株受根腐以下為中,1/3以上植株受根腐以下為弱。
供試群體由212個國內外及貴州地方資源材料組成,地理區域基本覆蓋紫蘇主要分布區域,且類型包括白蘇、野生紫蘇及回回蘇等不同變種,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根據試驗群體中紫蘇資源的特征及田間調查實際情況,整理并完成該紫蘇資源記載標準。
植株性狀是植物分類學重要依據,對于種質資源多樣性鑒定非常重要[7]。由于不同技術人員對其標準的理解也存在差異,難于對其定量描述。本研究將植株性狀詳細分解(并附上相應圖片),如將葉色按正面、背面、葉脈和心葉進行考察,花色按花冠和雄蕊分別進行考察,葉型在苗期及花期分別考察。通過對性狀的細分,使得考察數據更能準確反映資源性狀,可供研究人員參考。
[1] Lee J K, Ohnishi 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ultivated types ofPerillafrutescensand their weedy types in East Asia revealed by AFLP markers[J].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2003,50:65-74.
[2] Nitta M, Lee J K, Kobayashi H, et al.Diversification of multipurpose plantPerillafrutescens[J].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2005,52:663-670.
[3] 譚美蓮,嚴明芳,汪 磊,等.國內外紫蘇研究進展概述[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2,34(2):225-231.
[4] Lee M C.Analysi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Perilla (P.frutescensvar.frutescens) Germplasm[J].Korea crops to the spring 2012 academic conference.2012,151-151.
[5] 胡 彥,丁友芳,溫春秀,等.紫蘇屬植物種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組成[J].食品科學,2010,31(14):165-167.
[6] 牟朝麗,陳錦屏.紫蘇油的脂肪酸組成、維生素E含量及理化性質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12):195-198.
[7] 嚴興初.蘇子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8] 張志軍.紫蘇研究與產品開發[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9] 王仙萍,李 敏,張敏琴,等.貴州紫蘇資源收集以及葉色多樣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0):132-136.
[10] 秦信蓉,田世剛,王仙萍,等.貴州紫蘇產量構成因素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5(4):174-178.
[11] Qi Shen, Xinrong Qin, Xianping Wang, et al.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the Economic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Perilla frutescens L[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9):1516-1520.
[12] 趙玉昌,裴建文,孫萬倉,等.紫蘇12個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灰色關聯分析[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8,4(2): 56-59.
[13] 趙玉昌.紫蘇數量性狀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7:1-56.
[14] 趙勝榮,俞雪美,高 宇.保護地紫蘇三大蟲害及其綠色防控技術[J].現代農業科學,2010(13):206-207.
[15] 張雋生,鐘 瑞,張衛明,等.紫蘇育苗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7(1):42-43.
(責任編輯: 楊 林)
Germplasm Resources Inspection Standard and the Traits Description of Perilla
SHEN Qi, WANG Xianping, TIAN Shigang, QIN Xinrong, WEN He,CHEN Junkun, ZHOU Ling, DU Caifu*
(GuizhouRapeInstitute,Guiyang,Guizhou550008,China)
For standardize germplasm resources inspection criteria of perilla, The 212 germplasm materials from abroad and our country were collected, planted and observed in Hefeng base in Guiyang City from 2013 to 2014. According to theDescriptionSpecificationandDataStandardofPerillaGermplasmResourcescompiled by YAN Xingchu,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urvey criteria of perilla was formulated. This criteria contained five subjects, 54 traits, including growth period, plant traits, resistance, yield traits, quality traits.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were described in the paper.
perilla;researce;survey criteria
2015-11-03; 2016-01-05修回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紫蘇屬植物進化與種群結構研究以及貴州紫蘇資源遺傳多樣性評價”(31360067);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貴州紫蘇屬植物SSR標記開發與資源鑒選”[黔科合J字(2014)2020];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專項資金項目“紫蘇資源品質研究中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的創建和應用”[黔科合農科院專項(2011)017];貴州省科技廳省農科院聯合基金項目“轉錄組及脂肪酸代謝共表達分析揭示紫蘇α-亞麻酸合成及調控機理”[黔科合LH字(2015)7062]
沈 奇(1983-),女,副研究員,博士,從事油料作物遺傳育種研究。E-mail:shenqi-gz1983@163.com
*通訊作者:杜才富(1965-)男,研究員,從事油料作物遺傳育種研究。E-mail:caifudu@126.com
1001-3601(2016)01-0006-0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