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生, 朱 虹, 龍祥友
(貴陽藥用植物園, 貴州 貴陽 550007)
山豆根種苗質量的分級指標探討
孫長生, 朱 虹, 龍祥友
(貴陽藥用植物園, 貴州 貴陽 550007)
為給山豆根種苗的分級與質量判斷提供參考,在對山豆根1年生種苗的農藝性狀及其相關性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采用標準差法對山豆根種苗進行分級。結果表明:苗高、莖粗及葉數是山豆根種苗分級的主要指標。山豆根種苗可分成3個等級,1級苗:苗高≥18 cm,地徑≥2.7 mm,葉數≥9片;2級苗:14 cm≤苗高<18 cm,2.3 mm≤地徑<2.7 mm,7片≤葉數<9片;3級苗:10 cm≤苗高<14 cm,1.9 mm≤地徑<2.3 mm,5片≤葉數<7片。
山豆根; 種苗; 分級; 質量標準
山豆根為豆科槐屬常綠灌木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莖,是我國臨床常用中藥,為《中國藥典》所收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功效,用于治療火毒蘊結,乳蛾喉痹,咽喉腫痛,齒齦腫痛和口舌生瘡等癥1]。現代研究證明,山豆根還具有抗腫瘤、保肝和抑菌抗炎作用[2]。由于我國醫藥工業用其作為原料,大量研制開發治療肝炎的針劑(肝炎靈),咽喉腫痛的片劑以及抗腫瘤的中成藥[3],加之分布較窄(主產于廣西、貴州、云南的部分地區),導致野生資源瀕臨枯竭,工業化生產也面臨停產。為了緩解市場需求和保護其野生資源,貴州、廣西等省已開始人工種植,山豆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苗需求量不斷增加。種苗質量是實現中藥材規模化、規范化種植的基礎和源頭,是提高中藥材的產量和質量的基礎,也是確保中藥材資源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化的前提。目前有關山豆根種苗的快繁技術已有研究報道[4-6],但未見其種苗質量分級標準的研究。為此,筆者分析了山豆根1年生種苗的主要農藝性狀及其相關性和方差貢獻率,并采用標準差法初步探討山豆根種苗質量的分級標準,為山豆根種苗的分級及質量判斷提供參考。
1.1 材料
山豆根苗為貴陽藥用植物園陽光板大棚繁育的1年生營養杯種苗。
1.2 山豆根種苗的主要農藝性狀觀測
種苗農藝性狀是指可以代表種苗品質特征的主要性狀,能真實反應種苗外在品質,是評價種苗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對種苗進行質量分級,制定其質量標準的重要指標。由于山豆根為木本植物,為了保障移栽成活率,采用營養杯法進行育苗,這樣地下部分一直到出圃定植都不可見。因此,山豆根種苗的地下農藝性狀沒有考查。通過觀察研究,能直觀反映出山豆根苗質量的地上部農藝性狀主要有苗高、地徑和葉數。10月下旬,采取3點隨機取樣法觀測陽光板大棚里繁殖出的山豆根苗的主要農藝性狀,每點取樣100株,共觀測300株(有病蟲害及生長不良植株除外),其中苗高(從地面到植株頂端的垂直高度)用不銹鋼直尺測量,精確到0.1 cm;地徑(種苗莖干與地面結合處的直徑)用數顯游標卡尺測量,精確到0.1 mm。
1.3 數據分析與等級劃分
應用Excel和spss 16.0軟件對山豆根種苗的觀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通過主要農藝性狀間的相關性分析和貢獻率分析,確定山豆根種苗分級的主要指標,然后采用標準差法對山豆根種苗進行等級劃分,其中各性狀平均值加1倍的標準差作為1、2級苗的分界點,平均值作為2、3級苗等的分界點,平均值減1倍標準差作為3級苗的下限點。
2.1 山豆根種苗的主要農藝性狀
從表1可見,山豆根種苗的主要農藝性狀以苗高變化最大,在4.1~27.7 cm,極差為23.6 cm,平均苗高為14.2 cm,變異系數為24.85%;其次是葉數,在3~14枚,極差為11枚,平均為7枚,變異系數達26.43%;地徑粗度變化最小,在1.3~3.8 mm,極差為2.5 mm,平均粗度為2.3 mm,變異系數為18.74%。
2.2 山豆根種苗質量分級指標的確定
對300株山豆根種苗的苗高、地徑和葉數3個主要農藝性狀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表2)表明,其相互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中,苗高與地徑和葉數間呈極顯著(P<0.01)的正相關關系,地徑與葉數間呈顯著(P<0.05)的正相關關系,說明苗高、地徑、葉數都能真實反映山豆根種苗的質量信息,且在實際生產中測量方便,簡單易用,有可操作性,為山豆根苗分級的高優指標。
經主要農藝性狀的方差貢獻率分析(表2)可知,苗高是反映山豆根種苗質量的第一性狀指標,貢獻率為52.461%;其次是地徑,為28.532%;第3是葉數,但貢獻率也較高,為19.007%。因此,可選擇苗高、地徑、葉數作為山豆根種苗質量分級的指標。
2.3 山豆根種苗質量的分級
以苗高、地徑和葉數為劃分指標,通過標準差法計算,初步將山豆根種苗劃分為4個等級(表3)。通過對山豆根不同等級種苗所占比例的單項統計結果(表4),各指標種苗數在同一級別的比例相近,而且種苗在各等級中的分布比例較合理,1、2、3、4級種苗所占比例分別為12.43%、31.237%、39.23%和17.11%,其中前2級種苗所占比例為43.66%,前3級種苗所占比例達82.89%。
按照生產實際,合格種苗一般分為3級,可出圃種植,第4級苗為不合格苗,應該淘汰。因此,山豆根合格種苗可劃分為3個等級,其數量占苗木總數的82.89%,基本符合苗木分級標準的要求。為了解決不同等級的等距問題,便于實際應用與操作,對不符合等距要求的不同等級的苗高進行修約,得出山豆根合格種苗的3級質量標準(表5)。凡苗高、地徑和葉數均達標的,即為某一級的合格苗,其中一項不達標者則降1級處理。

表1 山豆根種苗的主要農藝性狀(n=300)

表2 山豆根種苗主要農藝性狀間的相關性以及方差貢獻率
注:**為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為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Note:** and * indicated 1% and 5% significant levels respectively.

表3 山豆根種苗等級的初步劃分

表4 山豆根各等級苗的實際分布
表5 山豆根種苗質量分級標準
Table 5 Qualit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S.tonkinensisseedlings

等級Grade分級指標Classificationindex苗高/cm地徑/mm葉數/片1級1stgrade≥18≥2.7≥92級2ndgrade≥14≥2.3≥73級3rdgrade≥10≥1.9≥5
1) 山豆根種苗的農藝性狀主要有苗高、地徑和葉數,數值變化較大,以苗高變化最大,變化范圍為4.1~27.7 cm,變異系數為24.85%;其次是葉數,變化范圍為3~14片,變異系數達26.43%;地徑變化最小,變化范圍為1.3~3.8 mm,變異系數為18.74%。以上性狀間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 在分析300株山豆根種苗主要農藝性狀的基礎上,以苗高、地徑、葉數為分級指標,采用標準差法將山豆根1年生合格種苗劃分為3級,1級苗:苗高≥18 cm,地徑≥2.7 cm,葉數≥9片;2級苗:14 cm≤苗高<18 cm,2.3 cm≤地徑<2.7 cm,7片≤葉數<9片;3級苗:10cm≤苗高<14 cm,1.9 cm≤地徑<2.3 cm,5片≤葉數<7片。
3) 種苗的質量是由一系列質量指標構成,但由于各質量指標間關系極為密切,評定種苗質量時利用多個指標,其信息往往重疊,而且在實際生產中,很難對種苗的多個指標進行測定。因此,在制定種苗分級標準時,必須選擇既能反映種苗質量,又簡單易用的少數直觀因子作為種苗的分級指標。在農業和林業上,通常選擇苗高和地徑作為種苗分級和質量判定的指標。因此,將苗高、地徑,葉數作為山豆根種苗分級的主要指標是正確、合理和可行的。
4) 在實際生產中,進行山豆根種苗選擇時,除了考慮分級質量指標外,還應考慮種苗無生長不良、無病蟲害感染和無機械損傷等綜合因素。另外,受育苗環境、育苗技術等條件變化的影響,山豆根種苗的苗高、地徑和葉數也會隨之有所變化。因此,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山豆根種苗標準進行修訂。有研究證明[1,7-10],不同等級的種苗對藥材生長、產量和質量有顯著影響,山豆根各級種苗對其生長、產量和質量的影響程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化工出版社,2010:25.
[2] 王君明,崔 瑛.山豆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毒性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4):230.
[3] 覃文流,凌征柱,吳慶華,等.山豆根野生變家種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9):1668.
[4] 凌征柱,覃文流,趙維合,等.山豆根扦插繁殖[J].中藥材,2005,28(9):750-751.
[5] 覃文流,凌征柱,許 鴻,等.山豆根組織培養獲得再生植株[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4):303-304.
[6] 姚紹嫦,凌征柱,藍祖栽,等.山豆根組培快繁技術優化的研究[J].北方園藝,2011(6):136-139.
[7] 陳 翠,康平德,湯王外,等.云南重樓種苗分級栽培生長情況分析[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32(5):52-54.
[8] 鄧才富,申明亮,易思榮,等.墊江牡丹種苗分級試驗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08,10(4):46-47.
[9] 席旭東,姬麗君,晉小軍.蒙古黃芪種苗分級移栽的比較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4):284-288.
[10] 崔明秀,王朝梁,陳中堅.種苗分級對三七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中藥材,1998,21(2):60-61.
[11] 邵清松,周愛存,胡潤淮,等.種苗級別對金線蓮生長發育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5):785-789.
(責任編輯: 聶克艷)
Research on Quality Classification Indexes ofSophoratonkinensisSeedlings
SUN Changsheng, ZHU Hong, LONG Xiangyou
(GuiyangMedicinalBotanicalGarden,Guiyang,Guizhou550007,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y judgment ofS.tonkinensisseedlings,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the 1-year-old seedlings and correlation among them were explored and seedlings were classified by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method.Results: Height of seedling and ground diameter and number of leaf were the main classification indexes ofS.tonkinensisseedlings, the seedling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ades. Standard of 1stgrade seedlings:seedling height≥18 cm, ground diameter≥2.7 mm, number of leaves≥9; standard of 2ndgrade seedlings:seedling height 14~18 cm, ground diameter 2.3~2.7 mm, number of leaves 7~9; standard of 3rdgrade seedlings: seedling height 10~14 cm, ground diameter 1.9~2.3 mm and number of leaves 5~7.
Sophoratonkinensis; seedling; grading; quality standard
(責任編輯: 聶克艷)
2015-03-31; 2016-01-07修回
貴州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研究開發專項“山豆根快繁及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究和示范推廣”[黔科合中藥(2012)5001-2];貴陽市科學技術局2012現代藥業計劃項目“山豆根快繁技術的研究”[筑科合同(2012204)11]
孫長生(1966-),男,高級工程師,從事藥用植物快繁與規范化栽培等研究。E-mail:suncs456@sina.com
1001-3601(2016)01-0037-0140-03
S567
A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龍曉梅.太子參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3,30(2):129-130.
[3] 肖承鴻,周 濤,江維克,等.貴州太子參生物量與次生代謝物積累的動態變化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2013,48(16):1346-1351.
[4] 傅泉炎.中藥含水量與中藥倉儲質量的關系[J].中國藥業,2012,11(5):70.
[5] 姚麗紅.淺談中藥材的灰分含量[J].基層中藥志,1996,10(3):24-25.
[6] 陳體強,吳錦忠,錢愛萍.福建產太子參氨基酸成分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06,29(1):4-7.
[7] 韓邦興,朱志祥,姚 勇,等.不同產地太子參多糖、氨基酸含量比較分析[J].中成藥,2010,32(3):513-514.
[8] 高月娟,孟 妍,張艷麗.太子參抗應激作用的實驗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2):1886-1887.
[9] 夏倫祝,徐先祥,張 睿.太子參多糖對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謝的影響[J].中國藥業,2009,18(9):17-18.
[10] 張振明,許愛霞,葛 斌,等.太子參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6,26(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