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陶二煤礦工會 張維
扎根煤海 镕鑄人生
——記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陶二礦副總工程師張再镕
□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陶二煤礦工會 張維

2008年,他主動請纓并擔綱成立了河北省首家煤礦瓦斯實驗室,解決了防突措施效果檢驗難題;2012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陶二礦首個瓦斯治理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2015年,他牽頭主導制定了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首套礦井防突綜合治理體系,將煤礦瓦斯治理工作提升到成熟規范、科學高效、可防可控的全國領先水平……
他就是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陶二礦副總工程師張再镕。從2007年剛到礦時的技術員,到副科長、科長、副總工程師,張再镕僅用8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學生到副總工程師的華麗蛻變,成為陶二礦瓦斯治理工作的頂梁柱和領頭雁。他撰寫的學術論文獲得河北省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河北省煤炭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應用成果二等獎。他先后榮獲河北省第三屆職工道德模范、河北省煤炭工業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邯鄲市青年崗位能手、創先爭優百佳青年之星、新長征突擊手等稱號。
“與其尋求一個體面的職業,不如投身一個國家急需的專業。國家建設需要煤炭,煤礦安全生產需要人才。作為一名礦大的學子,我們責無旁貸。”2003年初秋的一天,在中國礦業大學一間階梯教室里,一堂關于煤礦瓦斯治理現狀及未來的公開課結束了。偌大的教室很快變得空空蕩蕩,但有一名男生卻出神地坐在座位上,這名男生就是張再镕。公開課里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礦難事故、一幕幕親子離散的人間悲劇,讓這個從未接觸過煤礦的大學生心潮澎湃、思緒難平。
張再镕出生于重慶市黔江縣一個土家族家庭,父母都是民族干部。從小在大山中生活的張再镕被公開課的內容深深地震撼了。那一刻,他第一次明白了煤炭生產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第一次體會到煤礦安全對社會穩定的重大影響,同時也第一次聽到了從心底迸發出的吶喊聲:“到煤礦去!到煤礦去!為了讓煤礦發展得更好,為了讓礦工們能更安全,我要到煤礦去!”
很快,張再镕便毅然放棄了社會熱門的交通運輸專業,轉而攻讀當時并不被大家看好的煤礦安全專業碩士研究生,并且明確將研究方向定為瓦斯治理。
有了夢想就有了奮斗的目標和動力。張再镕是這樣一個人:在校學習期間,他刻苦學習、努力鉆研,先后跟隨導師深入山西、貴州、四川、山東、安徽等地的100多個大小煤礦,下井達200多次。在礦區,不論是在井上還是在井下,他都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發現問題虛心向學長導師和礦工師傅們請教。礦山艱苦的環境和火熱的生活、礦工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勇氣,時刻都在感染著他、激勵著他,使他那“建設礦山、奉獻礦山”的信念和理想更加明確,也更加堅定。
事情雖然已過去七八個年頭,但邯礦集團負責大學生分配的工作人員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位個子不高、專修煤礦安全專業的中國礦大碩士研究生,帶著四川口音說出的話:“請把我分到最艱苦、最危險的崗位去!”
2008年7月,懷揣著畢業證書和校長親手頒發的《好男兒志在四方——優秀畢業生獎狀》,張再镕離開礦大校園就來到了邯礦集團,并如愿以償被分配到了剛剛被定為高瓦斯突出礦井的陶二礦。
陶二礦1975年開工建設,1982年5月投產,礦井地質結構復雜、瓦斯涌出量大、地溫較高、礦壓大。“前些年,別說大學生不愿意來陶二,就是陶二的一些職工也有想離開的打算。”該礦勞資科的工作人員毫不避諱地說。
于是,主動要求到陶二礦的張再镕成了“新聞人物”。報到那天,很多人想一睹這名礦大研究生的風采,但是宿舍食堂都找不到他。有人說他去參加入井培訓了,有人說他已經跟著師傅下井了。
報到還不到24小時,張再镕的確已經到了陶二礦那800多米深的礦井之下。雖然已經見識過各種各樣的礦井,但真正置身于陶二礦的采掘頭面,看到自己即將大展拳腳的戰場,直面自己即將面對的強大敵人——瓦斯,張再镕還是難掩心中的興奮與激動。
“2008年10月9日凌晨2時入井,處理1211工作面瓦斯超限,次日下午3時升井,跟班25小時;2010年10月15日凌晨2時入井,觀察新鉆機運轉情況,17日下午3時升井,跟班36小時……”
從報到那天開始直到如今,張再镕經常在井下跟“頭”駐“面”,哪里有瓦斯就往哪里跑,哪里有難題就往哪里鉆,常常在井下一呆就是二三十個小時。
“你看上去不像個研究生,倒像個學徒工。一個月在家待的時間,還沒一次跟班的時間長。”經常帶著張再镕下井的師傅曾經這樣對他說。
“學徒工就對了。在煤海礦山我是一個新兵,在經驗豐富的礦工師傅們面前我就是個學徒工。”張再镕回答道,“我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這樣才能把自己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為保障礦井安全生產發揮作用。”
就這樣,張再镕在井上學習規章制度、規程措施,在井下學習工程建設、設備管理,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他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先后完成了《陶二礦瓦斯治理綜合實施方案》的設計和《煤層反程序開采后工作面瓦斯綜合治理方案》的論證;整理完善了礦井“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礦井防突與瓦斯程序化管理制度;根據生產計劃制定了防突與瓦斯抽采的長遠規劃、年度計劃與月度計劃;編制了礦井區域防突措施、采掘工作面專項防突設計、石門揭煤專項設計,并繪制了礦井瓦斯地質圖與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質圖等。他總結的石門揭煤“按程序、多打孔、嚴封孔、強抽放、勤檢驗、裝小炮、淺掘進、強支護”“不怕慢、就怕站”等操作要領,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很快就成為礦井通行的技術與指導原則,并在職工中迅速推廣起來。
在張再镕的建議和推動下,陶二礦建立了由他擔綱的河北省第一家煤礦瓦斯實驗室,具備了對煤層瓦斯壓力、瓦斯含量、瓦斯放散速度、煤層堅固性系數、煤層瓦斯吸附常數等參數進行測定與跟蹤的能力,并有效解決了礦井區域防突措施效果檢驗的問題。
作為實驗室技術負責人,張再镕通過實驗分析,測定出礦井瓦斯基礎參數分布情況,總結出了礦井瓦斯分布規律及建立起瓦斯地質單元,并主持建立了一套規范完整的操作流程及管理制度,攻克了“瓦斯損失量計算及誤差評估”“吸附常數曲線不穩定擬合”等技術難題,為礦井瓦斯區域預測及治理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陶二礦瓦斯實驗室還多次為陶一礦、羊東礦、赤峪礦等礦井進行瓦斯參數測定,為兄弟礦井的安全生產提供了數據支持。
2012年,陶二礦在國家支持下,投資近1.6億元全力打造瓦斯治理示范礦井,同時,以張再镕名字命名的全礦首個瓦斯治理創新工作室也應運而生。
短短幾年間,張再镕和他的創新團隊,圍繞著瓦斯治理示范礦的建設,立項目、選課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完成瓦斯治理創新項目22個,使陶二礦不僅被評為“河北省首批瓦斯治理示范礦”,而且獲得了“全國煤礦瓦斯防治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特別是“打鉆與瓦斯抽采精細化管理研究”創新項目的應用,使瓦斯打鉆施工“鉆孔位置偏差可控,下管到底全段可抽,封孔嚴密不漏氣,管路暢通抽力足,參數齊全易監控,打鉆噴孔不超限”,實現了鉆孔規范化、抽采精細化、程序標準化,項目先后獲得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河北省煤炭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應用成果二等獎。
“成績是大家的,不是我個人的。”不止一次地說完這句話之后,張再镕就回自己的崗位上去了。這位面對無數困難和挑戰都不曾有過一句抱怨和一絲退卻的年輕工程師,在成績面前卻顯出從未有過的緊張和拘束。
緊張的采訪就要結束了。張再镕沒來得及告訴我們的是:在他從研究生成長為副總工程師的8年間,全長5280米的瓦斯治理新巷道準備就緒,9.5萬米高標準防突工程全面竣工,瓦斯抽采站、瓦斯發電站先后建成,緊急避險系統、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和各項防突設備全部到位……陶二礦這座“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測有效、管理到位”的現代化瓦斯治理示范礦井,在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之后,已經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屹立在我們面前。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新的藍圖已經繪就,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沖破了發展瓶頸制約的陶二礦必將迎風而起、振翅高飛,譜寫新的奮進篇章。而張再镕和那些像張再镕一樣扎根煤海、情系礦山,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與這片熱土镕鑄為一體的人,也必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