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總工會 黃志勇
開展創星評級 提升基層活力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總工會探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之路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總工會 黃志勇
今年“五一”節前夕,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總工會為在2015年度“創評星級工會”活動中獲得三星級的基層工會舉行了授牌儀式,并分別給獲得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的基層工會撥給數額不等的平臺建設資金和困難職工幫扶資金。
“創星評級”活動是該區工會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系列活動中的一出重頭戲。2015年,袁州區總工會為克服當前部分基層工會存在的“一有三無”,即有機構、無專職人員、無經費、無活力的現象,決定加大投入,用兩三年時間在全區基層工會中開展“創評星級工會”活動。
在大量調研基礎上制定了《袁州區創評星級基層工會實施方案》。創建內容分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個大項16個小項,并給各小項設計了具體評分標準。硬件建設要求做到“十個一”,即:有一個專門辦公室(10分);有一個活動場所(10分,含職工書屋5分);有一個職工服務站(8分);有一個牌子(5分)、章子(2分)、工會賬戶(15分);有一套辦公設施(15分,其中桌子2分、椅子2分、辦公電腦5分、資料柜4分、沙發等2分);有一個工會宣傳欄(8分,含工會活動剪影);有一套文件資料(3分)、困難職工檔案(4分)、活動記錄(4分,全年不少于2次活動)和會員登記臺賬(4分);有一個組織機構(上墻)(4分);有一套規章制度(上墻)(4分);有一個明確的工作職責(上墻)和工作計劃(4分)。
軟件建設做到“六個好”,即:1.黨委政府重視支持好(20分)。建立“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工會工作格局,黨委把工會工作納入黨建目標體系,定期研究解決工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支持工會依法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建立政府與工會聯系會議制度,研究制定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規定,主動征求工會意見,為工會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物質保障。2.組織網絡健全好(15分)。建立健全工會組織機構,配備專(兼)職工會干部,工會主席享受同級黨政待遇;工會主席由黨委副書記兼任的,配備專(兼)職工會副主席和工會委員。區域內工會組織建會率、職工(農民工)入會率高。3.履行基本職責好(20分)。源頭參與有力,適時提出涉及維護職工權益的主張和建議。建立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職工代表大會的各項職權落實到位。建立健全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覆蓋率、履約率高。企業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勞動安全衛生監督工作落實,區域內企業無嚴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及群體性事件。4.指導幫助基層好(15分)。適時對區域內基層工會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主動與企業進行溝通協商,解決基層工會在開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代行基層工會難以承擔的維權職能。5.服務職工群眾好(20分)。努力為職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送溫暖工作經常化、制度化。積極開展職工就業培訓,提高職工的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區域內企事業單位按規定為職工繳納各種社會保險,做好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特困職工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職工群眾對工會滿意度高。6.圍繞中心開展工作好(10分)。緊緊圍繞單位中心工作,推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深入開展。推動實施職工素質培訓工程,職工積極投身改革,為發展經濟建功立業,文化體育工作活躍。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獎狀)獲得者和單位的培養、評選、表彰和管理工作成效明顯。
方案按兩大項總平均分設定四個星級等次,即總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為三星;80-90分的為二星;60-80分的為一星;60分以下為無星(須限期整改)。
方案出來后,為了防止“一鍋煮”,在實施上找準工作切入點,突出層次性和實效性,采取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方式實施。首先從鄉鎮、街道工會抓起,取得初步經驗后,再擴大到企業工會和系統工會。
做強示范點是抓好創建活動的關鍵。而創建幾個站得穩、靠得住、說服力強的示范點又是關鍵的關鍵。宜春市袁州區總工會經過分析,分別在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打造了多個不同類型的典型,同時組織基層工會主席現場觀摩和交流。
在硬件建設方面打造了新坊鎮工會規范化建設示范點。該鎮黨政工領導近年先后拿出近百萬元打造職工活動室和職工板畫創作室。袁州區總工會也撥出數萬元專款,并派員前往指導規劃,共同打造了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去年8月初組織全區基層工會主席到新坊召開規范化建設暨星級創評活動推進現場會。大家先看后談,對照典型找差距,確定各自努力方向。袁州區人大副主任、工會主席陳治平在會上反復強調:“區總工會將加大投入強化基層工會建設”、“只要大家甩開蹄子往前跑,快跑的馬兒就會有好草吃”。

圖為2015年11月宜春市袁州區在建項目農民工集中入會儀式上,新會員正在莊嚴宣誓
在軟件建設方面,打造了4個不同類型的示范點:
黨工共建典型(袁州區醫藥工業園工會)。袁州區委組織部與區總工會、區醫藥工業園黨委共同在園區19個非公企業中推進了黨工共建活動。這些單位不僅建立了規范化的工作平臺,還創建了黨工干部“交叉任職、雙向進入、雙崗雙責”的工作機制、“雙向推優、重點培育”的人才發展與選育機制、“活動聯辦、工作聯動”的活動機制。不僅推動了黨工組織建設,也使工業園生產經營煥發出新的活力,受到江西省和宜春市委組織部的推崇。
職工“家”文化建設典型(袁州區地稅工會)。袁州區總工會把區局機關作為一個“大家”,各分局作為“小家”,在全局建成“以大帶小”的“家”文化體系。袁州區局機關依托現有的庭院樓道,以“一院一墻一廳一室一樓道一主題”,分別展示地域文化、勵志文化、管理文化、服務文化、廉政文化等文化元素。陳設了格言、警句、書畫、相冊等,同時輔之以圖書室、俱樂部、創作室、健身房,構建了內容豐富、積極向上、溫馨快樂的“家”文化,產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農民工踴躍入會”典型(江西萊茵電梯公司)。袁州區總工會投小資,企業投大資建設了功能齊全的企業工會工作平臺和職工活動中心,各級工會據此積極開展了多彩的文體和職工服務活動,提升了工會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農民工入會積極性高漲,僅兩周時間,100多名農民工全部加入了工會組織。
“愛心超市”幫扶平臺建設典型(珠泉街一機社區)。袁州區總工會撥出3萬元專款并派員現場指導,從硬件上建設了規范化工作平臺,從軟件上建立健全了幫扶工作機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扶活動。
在“創評星級工會”活動中,袁州區總工會不是僅站在裁判員的位置當觀察員,而是采取多項舉措,上下聯動,既加強督促又開展多項具體活動,找準接入點,力助創建活動豐富多彩,熱而不鬧。
一是強化督促。4月份召開動員布置會議后,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經常深入各鄉鎮街道了解活動進展情況,對動作緩慢的單位,及時督促。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
二是組織“農民工集中入會”現場觀摩。區總選擇了三個領域的“農民工集中入會”典型,即:全市第一家市場工會聯合會——贛西農產副產品批發市場工會聯合會、全市第一家花爆行業工會聯合會——袁州區慈化鎮花爆行業工會聯合會、全市第一個建筑項目工地工會——萬達廣場宜春項目部建設工地工會成立暨農民工集中入會宣誓大會現場,組織基層工會主席親臨現場感受氛圍,取得經驗,推動全區的農民工入會工作。
三是開展評選四個“十佳”活動。在全區工會系統分別評選十佳“金牌工人”、“十佳職工和諧家庭”、“十佳工會工作者”、“十佳非公企業工會”。對評出的四個“十佳”進行隆重的表彰,請區四套班子領導親自為他們授勛。
四是開展“三訪三解”活動。在全區工會干部中開展“訪企業、訪車間、訪職工家庭,排解職工困難、化解勞資糾紛、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活動,并在傳統三節期間,開展“會員連心”活動。整個活動,走訪慰問了1200多名企業困難職工,發放法律法規等宣傳單1萬余份(冊),集中調解和依法裁決了160余件勞資糾紛積案,免費為500多名職工開展了體檢和職業病檢查。受到企業領導和職工群眾贊譽。
五是舉辦全區第二屆職工運動會、職工工間操大賽、法律知識答題競賽等文體娛樂活動,要求各基層工會在初賽基礎上,選出優秀選手參加區總決賽,全區近萬名職工參與了各類活動的預、決賽。
六是配送辦公設施及書籍給相關基層工會。對一些工作積極性高的社區工會和村級工會,區總撥出專款,贈送辦公設施,工作制度牌,購置書籍等,幫助其建立工會工作平臺和職工服務平臺。
開展創新活動的落腳點就是要推進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把基層工會建設成為組織健全、場所齊全、制度完善、活動常新、維權到位、作用明顯的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今年4月中旬,袁州區總工會三個班子成員各帶一個小組前往各鄉鎮、街道工會對活動進行總結驗收評星。
評比方法采取“一聽二看三訪四評”方式。一聽,即聽匯報;二看,看現場;三訪,走訪基層職工群眾;四評,單位自評,兄弟單位互評,工作人員初評,袁州區總工會活動領導小組總評。評比過程中,各小組組織參評單位工會主席交叉參加評比,讓他們在相互評比中,學習經驗,取長補短。
經過“四評”,最后評出了三星級工會11個,二星級工會8個,一星級工會8個。對評選結果在全區加密網上進行通報;對三星級工會進行了大張旗鼓的表彰和授匾,并按星級工會等次分別撥給了8000元、6000元、4000元的工作活力經費和8000元、6000元、4000元的職工幫扶資金。
基層工會普遍反映:“現在家底更實了”、“人員更固定了”、“活力更強了”、“工作更規范了”。一些沒有評到“三星級”的工會主席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這次有觸動”、“要奮起直追了”、“要重新規劃工會工作了”。各鄉鎮街道黨政領導也更加關心工會工作了,許多主要領導紛紛主動找袁州區總工會領導,表示要在人力、財力和物力上加大對本單位工會工作的投入。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星級工會創評活動中,各鄉鎮、街道共投入工會平臺建設配套資金達300余萬元。
此次活動,大大增強了基層工會的活力。2016年兩節送溫暖活動中,各基層工會積極籌措幫扶資金,開展多形式幫扶。據統計,各基層工會走訪慰問困難職工2528戶,發放慰問金100多萬元。洪塘鎮工會建立“邱曉俊助學基金會”,轄區內創業成功人士邱曉俊先生等拿出10余萬元由鎮村工會救助品學兼優的大、中、小學寒門學子。湖田鎮、西村鎮等工會動員鎮村干部與轄區內困難職工開展精準幫扶,使數百名困難職工受益。三陽鎮、彬江鎮等工會在農村“三忙”季節,調劑農村勞力余缺,組織農村剩余勞力幫助外出務工農民家庭搶收搶種,贏得了“農民工守護神”的稱號。湛郎街道等工會為轄區內下崗困難職工主動為他們辦理養老金、醫保金暫時掛賬暨免交滯納金手續,為暫時困難職工家庭緩解了燃眉之急。飛劍潭鄉、秀江街、下浦街等工會主動聯合同級司法,勞動等部門到省內外相關企業為轄區內數十名農民工依法追討欠薪,索賠工傷撫恤金、工傷賠償金等百余萬元。珠泉街道、楠木鄉等工會主動建立了三級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機制,定期開展勞保檢查活動,排查了大量的安全生產隱患。慈化鎮工會將全鎮近百家花炮企業組成了全市第一個花爆行業工會聯合會,吸納了6000多名農民工加入了工會組織。職工文藝體育娛樂活動開展頻繁:各鄉鎮街道職工運動會、聯合職工運動會、趣味農活賽事、街道廣場舞大賽、廣場演唱會、職工安全知識技能大賽、公開教學、臨床醫護技能大賽等此起彼伏、爭奇斗艷,極大豐富了城鄉職工文化生活,成為城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