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生
教學內容: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教材分析:《長輩對我的關心愛護》第一個自然段告訴學生要寫一件長輩關心愛護“我”的事,來表達對長輩的感恩之情;第二自然段是對習作的具體要求,就是要按著起因、經過、結果和感受的順序來寫,要分段寫,每一段要只寫一個內容;第三自然段是文題的要求,自擬題目。這次習作就是讓學生在本單元體會親情的基礎上,通過寫長輩關心愛護自己的事,進而體會親情。
教學目標:
1.讀寫聯動,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詩歌調動生活積累,把長輩關心、愛護自己的一件事具體生動地記敘下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2.引導學生養成留心身邊細小而平常之事、豐富習作素材的習慣,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真情。
3.通過想象畫面及回憶課文,滲透細節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掌握抓住細微之處,表現人物鮮明特點的習作方法。
2.習作要寫真事、說真話、表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積言啟智
師:同學們,我們開始課前誦讀。
生(齊誦):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言之有罪,聞者無罪。
生:(齊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這句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
生(齊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師:這句是什么意思?
生: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把學習當做快樂的人。
師:這些佳句名言是季羨林老先生告訴我們人生應該記住的148句名言中的一部分,我們已經積累了30句。記住它,誦讀它,既能陶冶我們情操、教會我們做人,還能在說話寫文章中應用。
師:我們上課。(學生起立向客人老師敬禮問好。)
二、回憶課文,滲透寫法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過的第六單元是以“親情”為主題的,我們來回憶下,通過《爺爺的壓歲錢》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壓歲錢來之不易,這壓歲錢中有爺爺對我的愛和希望。
師:《花邊餃子》中的花邊餃子包著什么?
生:包著媽媽對我的愛,也有我對媽媽的愛。
師:通過讀《父愛的高度》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父愛就像梯子,把我們舉得很高很高。
師:這些親情,作者是通過一個個的小鏡頭體現的。我們來讀讀這些小鏡頭。
(出示課件。指名讀,學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哪些地方體現了母親對我們的愛?
生:我和弟弟搗亂,把餃子弄混了,媽媽不生氣,只是用手指捅捅我們的小腦瓜,這個捅捅的動作,體現了媽媽對我們的愛。
生:媽媽包花邊餃子是耍了個小花招,利用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吃肉餡餃子,她和爸爸吃素餡餃子。從媽媽的這個行為上可以看出媽媽愛我們。
師:(板書:怎么做的。)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的做法體現了母愛。
(課件出示。)
師:從哪兒讀出了父親的愛?
生:父親把我架在脖子上,直到電影結束。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的愛。
生:我尿了父親一身,父親幽默的語言體現了愛。
師:(板書:怎么說的。)看來如果我們在寫文章時把人物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寫入作文,就更能體現人物的品格,能更好地表達情感。
三、品讀詩文,巧妙選材
師:同學們,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長輩關心愛護我們的小鏡頭。一位詩人寫了這樣一首詩,我們讀一讀,看看這首詩中蘊含著怎樣的味道。(課件出示:《媽媽的愛》。)
師:誰來讀讀這首詩?注意讀出情感。
(一名同學很有感情地讀。)
師:這首詩中蘊含著怎樣的味道?
生:這首詩體現了媽媽對我的愛。
師:作者在詩中寫了哪幾件媽媽關愛我的事?請用簡單的話說一說。
生:第一件事是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媽媽給我扇風;第二件事是在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媽媽為我遮傘,自己卻淋著;第三件事是我有病了,媽媽心疼,著急地哭了;第四件事是我打碎了花瓶說謊,媽媽批評教育我。
師:作者就是抓住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鏡頭,寫了媽媽對自己的關心愛護,表達了作者對媽媽的感恩之情。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長輩關心愛護我們的小鏡頭,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
生:有一天,天氣很寒冷,爺爺把他的被給我蓋上,自己卻蓋著很薄的被。
師:沒暖氣嗎?
生:那個時候是還沒給暖氣的那幾天,很冷的。
師:是這樣,看來爺爺的愛是那厚厚的棉被。
生:有一天,我放學回家,樓道里的聲控燈都壞了,很黑,我不敢回家。一樓的張奶奶看見了我,就回家拿手電筒把我送到五樓我的家,我很感謝她。
生:有一天,上午天氣很好,下午就變天了,很冷,我穿得很少。放學了,媽媽來接我,媽媽用身體護著我,她站在上風頭,我站在下風頭,媽媽用身體給我擋風。
師:媽媽是那擋風的墻啊!
四、引導審題,明確要求
師:同學們,看看我們的長輩多關心愛護我們呀,想不想把生活中的小鏡頭寫出來,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情呀?
生:(異口同聲)想!
師:編教材的叔叔阿姨知道我們的想法,就為我們設計了一次這樣的習作。(課件出示:“長輩對我的關心愛護”習作要求。)誰來讀讀這次習作要求?
(生讀。)
師:課文寫了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寫一件長輩關心愛護我們的事,來表達對長輩的感激之情;第二自然段告訴我們要按著起因、經過、結果及感受的順序寫,每一部分寫一個自然段;第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文題自擬。
師:第一個要求我們已經解決了,有了要寫的事,我們來給文章擬題目吧。
師:詩中的第一個小鏡頭可以擬一個什么題目?
生:愛的涼風。
師:真棒!第二個鏡頭呢?
生:愛之傘。
師:好呀!媽媽的愛就在這傘中。
師:你的那件事擬一個什么題目呢?
生:我的是《病中的呵護》,因為奶奶在病中耐心地呵護我。
生:我的題目是《大聲的斥責》。
師:斥責中怎么還有愛呀?
生: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司機一個急剎車,我被壓到人群底下。平時媽媽很溫柔,那天卻喊得聲音很大,可見媽媽多愛我。
師:看看,同學們能用對比的方法來體現母親的愛,而且題目很恰當。
生:我的題目是《媽媽是擋風的墻》。
師:看來大家命的題目都很好,如何把文章寫好呢?如果我們頭腦中有畫面就能夠寫好,我們來一起想象畫面。
五、想象畫面,指導寫作
師:詩歌給人想象的空間,如果我們把它想象成畫面,就能夠把詩歌改寫成一篇美文。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來根據一節詩來想象畫面。
(出示課件。)
師:有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那是怎樣大的雨天,又是怎樣涼啊?放學了,你的心情怎樣?媽媽這一路上怎樣給你遮傘?媽媽當時在雨中又是什么樣子?你對媽媽說了什么?媽媽說了什么?(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想象。)
生:那天快放學了,天空烏云密布。不一會兒,就下起雨來,而且不住地下著。風呼呼地刮著,人們都縮著脖子抱著膀,快速地行走著。我穿得很少,又沒帶雨具,心想:媽媽可是在上班,能不能來接我呀!放學了,我看見媽媽在雨中,打著傘團著身子,不住地跺著腳。媽媽上班時也穿得很少,只帶一把傘。我跑過去,依偎在媽媽懷里,走著走著,我不經意地抬起頭,看見雨傘打在我的頭頂,媽媽卻淋在雨中。媽媽的臉凍得白了,嘴唇有些發紫,直打哆嗦。我對媽媽說:“媽媽,您打傘吧,看你凍的。”媽媽說:“媽媽沒事,你感冒了,就不能上學了。”啊,媽媽的愛是那遮雨的傘!
師:看看這個畫面多感人呀!哪些細節體現了媽媽愛我?
生:他描寫了雨有多大,天有多冷,媽媽自己淋著凍著,更能體現媽媽愛我。
師:這樣的環境可以襯托媽媽愛我。(板書:環境怎樣。)
生:在回家的路上,媽媽把傘打在我的頭頂,自己淋著,從媽媽的行為上體現了媽媽愛我。
師:把媽媽怎樣做的寫出來,就體現媽媽愛我。
生:媽媽在雨中凍得直哆嗦,看出媽媽是為了我才凍成這樣的。
師:從媽媽的動作中,看出媽媽的愛。(板書:媽媽的動作。)
生:媽媽都那樣冷了,還說怕我感冒,讓我打傘,可見媽媽很愛我。
師:媽媽的語言,也體現出媽媽的愛。
師:同學們,我們把這樣的小鏡頭想象成畫面,加上這樣的一些小細節,就會更能體現長輩對我們的愛。
師:把長輩關心愛護你的小鏡頭去想象成畫面,就能寫出一篇美文。大家回憶一下自己要寫的那件事的畫面,像想象這段詩的畫面一樣,注意當時的細節。先閉起眼睛回憶,然后和小伙伴分享。
六、 起草作文,評改草稿
師:大家頭腦中都有了畫面,一定能把畫面變成文字了,動筆寫吧。(學生15分鐘寫作。)
師:誰來讀讀自己的習作?
(生讀習作,教師和學生一起點評。)
師:這兩個學生運用了細節描寫,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把文章寫得很通順。下節課我們在課堂上再接著寫完,并互評賞析,而且要把習作讀給你寫的那位長輩聽。
師:這節課誰舉手我沒有提問到?對不起,下一次一定叫你。(教師鞠躬。)下課。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市新陽路小學)
編輯∕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