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振都 林紹鵬 林庭凱
改良大骨瓣開顱術在顱腦損傷中的應用分析
謝振都 林紹鵬 林庭凱
目的 探討改良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25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行改良大骨瓣開顱術;另選2012年1月~2014年3月25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對照組,行常規骨瓣開顱手術。對比兩組患者的顱內壓變化情況、Barthel指數以及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結果 與手術前相比,兩組患者手術后的顱內壓均明顯降低(P<0.05),手術后觀察組的顱內壓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和GO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實施改良大骨瓣開顱術,可有效降低顱內壓,改善預后。
顱腦損傷;改良大骨瓣開顱術;常規骨瓣開顱術;神經內科
顱腦損傷是一種顱腦外科較為常見的外傷重癥疾病,病情進展快,預后效果較差,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或手術減壓不夠充分,很可能會導致患者并發腦梗死,甚至死亡[1]。因此,臨床上應對顱腦損傷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而選擇何種手術方式進行減壓是當前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次研究為了探討改良大骨瓣開顱術治療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特選取25例改良大骨瓣開顱手術病例和25例常規骨瓣開顱手術病例進行對比研究,并對比兩種手術方式治療后的顱內壓變化情況和預后情況。現將研究數據整理分析完畢,特作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本院顱腦外科收治的25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70.17±5.62)歲。另選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對照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70.29±5.86)歲。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原發性腦損傷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腦腫瘤患者以及呼吸衰竭患者。手術前均由患者家屬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骨瓣開顱術:根據顱部CT圖像進行血腫定位,于患者額顳頂進行常規去骨瓣,剪開顱內硬膜,清除血腫,施行去骨瓣減壓,并根據顱內水腫狀態決定是否還納骨瓣。觀察組進行改良大骨瓣開顱術:在顴弓上緣耳屏前1cm處作手術切口,切口向耳廓后方延伸至頂骨結節處,沿正中線延伸至前額發際處;對頭骨進行鉆孔,使額底、顳底充分顯露;咬除蝶骨,切除嵴外1/3,擴張腦顱中部窩底;在硬膜外對顱內血腫進行清除,在顳極后方處作1~2cm的切口,對硬腦膜下的血腫進行清理;待顱內壓下降后,于顳前部開始,將硬腦膜呈“T”字形剪開,充分顯露顱腦頂葉、前顱底以及中顱底,對顱內壞死組織、血腫組織進行切除,并對顱前窩、顱中窩的顱底出血進行止血,減張縫合硬腦膜。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2,3]對比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的顱內壓,并對比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和GOS評分。手術后6個月,采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總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采用GOS評分對患者的預后效果進行評價,共分為5個等級,1~5分分別表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殘疾、輕度殘疾以及恢復良好,得分越高,表示預后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顱內壓變化情況比較 與手術前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的顱內壓均明顯降低(P<0.05),手術后觀察組的顱內壓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顱內壓變化情況比較(±s,mm H2O)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顱內壓變化情況比較(±s,mm H2O)
注:與本組手術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手術后比較,bP<0.05;1cm H2O=0.098 kPa
組別 例數 手術前 手術后對照組 25 147.35±9.87 133.21±7.12a觀察組 25 147.46±9.81 125.45±5.03ab
2.2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和GOS評分比較 手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和GO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和GO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和GO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Barthel指數 GOS評分對照組 25 67.35±3.56 2.93±0.82觀察組 25 74.46±4.79a4.18±0.94a
顱腦損傷是一種危重的腦部損傷病癥,通常是因外力作用而導致的顱部受創,其病情危急且惡化快,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往往會出現顱內血腫、腦干挫傷、大面積的顱骨骨折以及腦疝,這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患者顱部受創后,腦組織發生碎裂,血管的收縮、舒張功能出現障礙,腦組織供血不足,顱內出現血腫,顱骨骨折碎片進行擠壓,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顱內壓急速增高,形成顱內高壓,容易引發腦梗死,導致死亡[5]。因此,有必要對顱腦損傷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以改善其預后。
目前,臨床治療顱腦損傷的方法主要為顱內減壓手術,通過手術對顱內血腫進行清除,使顱內壓有效降低,解除顱內水腫狀態,但有關臨床研究報道指出,顱內減壓手術方式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6]。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是一種較為常用的顱內減壓手術方式,在顱內減壓的過程中,對顱內血腫的清除不夠徹底,導致顱內減壓不夠充分,腦組織容易從減壓窗膨出,加重腦部缺血情況,加劇腦部微循環障礙,從而使腦組織更容易膨出,形成惡性循環,預后效果不夠理想[7]。
改良大骨瓣開顱術的手術范圍較大,能夠使腦部病灶充分暴露,迅速降低顱內壓,還能對顱內血腫進行徹底的清除。但在手術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8]:對硬腦膜外、硬腦膜下以及顱底血腫進行清除;對壞死的腦組織進行清除;對顱前窩、顱中窩的顱底出血進行控制;對硬腦膜進行減張縫合,避免腦脊液滲漏。另外,由于顱腦外傷患者的硬腦膜張力較大,切開硬腦膜時腦組織容易膨出,因此,在改良大骨瓣手術中還應采取相關保護措施,避免腦組織膨出,阻斷顱內惡性循環,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施行常規骨瓣開顱術的對照組患者相比,施行改良大骨瓣開顱術的觀察組患者其顱內減壓效果更加顯著(P<0.05);與施行常規骨瓣開顱術的對照組相比,施行改良大骨瓣開顱術的觀察組患者其Barthel指數和GOS評分均明顯更高(P<0.05),說明改良大骨瓣開顱術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顱內壓,還能有效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在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實施改良大骨瓣開顱術,可有效降低顱內壓,改善預后。
[1]L ó pez-Guerrero AL,Mart í nez-Lage JF,Gonz á lez-Tortosa J,et al.Pediatric crushing head injury: biomechanic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n uncommon type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Childs Nervous System,2012,28(12):2033-2040.
[2]汪凌.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藥科學,2015,5(14):135-137.
[3]程曉午.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在重型顱腦損傷中的臨床意義分析.中外醫療,2015,34(27):43-44.
[4]于年強.應用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3):248-250.
[5]Moen KG,Skandsen T,Finnanger TG,et al.A longitudi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f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s in corpus callosum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4,31(1):56-63.
[6]周世軍.改良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度顱腦損傷療效評價.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23):25-26.
[7]湯興華.改良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在重型顱腦損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3):97-98.
[8]楊登峰.改良大骨瓣減壓術與常規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對照研究.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26):37-39.
[9]劉仍利,楊公利,孟凡鵬,等.改良去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64例.中華創傷雜志,2012,28(8):691-6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036
2016-03-10]
515700 廣東省饒平縣人民醫院顱腦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