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錫冰
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治療低位復雜性肛瘺臨床觀察
黃錫冰
目的 研究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在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200例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依據治療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切開引流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疼痛評分、分泌物量評分、肛門功能恢復中主觀評分及指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P<0.05)。結論 與切開引流術治療相比,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采用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內口切開;瘺道膠管引流術;低位復雜性肛瘺;治療效果
低位復雜性肛瘺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內口或外口,瘺道在外括約肌皮下部位或淺層部位的一種肛腸疾病,患者發病后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引起局部紅腫、外口破裂等,影響患者健康[1]。目前,臨床上對于低位復雜性肛瘺切開引流術治療雖然能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療效欠佳,復發率較高,預后較差。近年來,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在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2]。本文研究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在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診治的200例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且經過B超得到確診。本試驗均在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下進行,且試驗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依據治療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男72例,女28例,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32.03±6.10)歲,病程0.5~11.5年,平均病程(5.4±2.7)年。觀察組男70例,女30例,年齡19~52歲,平均年齡(33.10±6.36)歲,病程0.6~ 11.7年,平均病程(5.6±2.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行常規檢查,如: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心電圖等,且兩組患者均行蛛網膜下腔麻醉。對照組采用切開引流術治療方法:采用銀質球頭探針從外口傳入,觀察內口位置后,切開管道并切除壞死組織,修剪創面,引流[4]。觀察組采用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治療方法:患者取截石位置,對肛周皮膚及肛管內進行常規消毒,采用球頭銀絲從肛瘺外口穿入,密切觀察內口的具體位置,將探針從內口穿出,利用電刀切開內口及部分主管道,利用刮勺去除壞死組織及管壁,對于管壁較厚患者則可以進行部分剪除。采用探針將已經戳過的靜脈輸液針管利用絲線連接,置入支管管道,待呈環狀后將軟管從頭端到尾端并列排放,讓軟管在支管內保持松動,包扎固定。術后第1天進行換藥,換藥前對肛周局部熏洗坐浴10~15min,控制水溫在35~40℃,并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連續換藥10 d[5]。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分泌物量評分及肛門功能恢復的主觀及指診評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差)[6];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如:漏氣、漏液、創面過敏及感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分泌物量評分及肛門功能恢復評分比較 觀察組疼痛評分、分泌物量評分、肛門功能恢復中主觀評分及指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分泌物量評分及肛門功能恢復評分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分泌物量評分及肛門功能恢復評分情況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疼痛評分 分泌物量評分 肛門功能恢復評分主觀評分 指診評分觀察組 100 1.70±0.40a1.60±0.50a1.10±0.40a1.00±0.40a對照組 100 2.50±0.60 2.90±0.70 1.60±0.60 1.70±0.50t11.09 15.11 6.93 10.93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數據顯示[7]:我國肛瘺發病人數占肛腸疾病的1.6%~3.6%,屬于發病率較高的肛腸疾病,而復雜性肛瘺發病率占肛瘺的5%~10%。目前,臨床上對于肛瘺更多的以手術治療為主,如:切開引流術等,該手術雖然能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療效欠佳,患者治療后并發癥及后遺癥發生率較高,容易引起肛門缺損、肛門周圍瘢痕等,治療預后較差。近年來,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在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該治療方法治療時通過引起并改良隧道式膠管引流術,并不需要直接切開皮膚,不會切除過多的周圍組織,屬于保留括約肌的微創手術之一,該手術方法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肛門周圍組織損傷,盡可能保護肛門直腸正常形態和功能的完整。同時,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治療通過肛瘺內口切開,部分主管道及外口切開,能保留支管清創處理后見引流,更加利于患者術后沖洗,能縮短創面愈合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8]。
綜上所述,與切開引流術治療相比,低位復雜性肛瘺患者采用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1]劉大勇,鞠光亞,黃華東,等.內口切開聯合瘺道膠管引流術治療低位復雜性肛瘺臨床觀察.寧夏醫學雜志,2013,35(4): 310-312.
[2]董青軍,郭修田,胡德昌,等.隧道式拖線術治療低位復雜性肛瘺的多中心臨床研究.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7(6):43-46.
[3]尹和宅,陳會林,劉銚,等.對口切開瘺管潛行剝離術治療低位復雜性肛瘺的臨床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5,21(2):179-180.
[4]崔金杰,王振軍,鄭毅,等.改良括約肌間瘺管結扎術治療經括約肌型肛瘺.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12):1232-1235.
[5]劉艷華.中藥熏洗聯合低位切開高位掛線法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40例.河南中醫,2015,35(12):3086-3088.
[6]肖慧榮,郭文生,張全輝,等.主管切除術加支管切除縫合治療低位復雜性肛瘺臨床研究.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4(1):30-32.
[7]顏洪亮.高位復雜性肛瘺外切內掛加膠管引流術55例臨床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193-194.
[8]林祥,楊濟鋒,李劍.中、低位直腸癌應用腹腔鏡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的臨床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63-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054
2016-03-10]
526200 廣東省四會市婦幼保健院醫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