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中觸摸永恒
在地緣上講,他,偏安中國西南一隅,不具備沿海省市的先天優勢和集聚效應,由于人才、技術和環境的客觀限制,其視野開闊不易,融入潮流不易,于某一領域領軍標新更不易。
從時間上看,60年前,他還是玉溪縣城之外一家小小的烤煙廠,設備簡陋、藏身荒山、少人問津;60年后,他已是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經過改革的跌宕起落、發展的高峰低谷,在風雨蒼茫的歲月磨礪下,成為一家跨國煙草企業。
他,就是紅塔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回顧60年成長之路,這個企業歷經掙扎、破繭、蝶變,無畏挑戰而后贏得生機,否定自我而后超越自我。百轉千回、千磨萬擊,一如海水與火焰交融,又如打鐵淬火、鳳凰涅槃。
歷史中總有屬于未來的東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那么,這60年光陰,究竟沉淀為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才成就了這樣的紅塔?這60年光陰,究竟賦予他一種什么樣的性格,才形成了這樣的魅力與魄力?這60年光陰,究竟鋪就了一條什么樣的來路,才延續為今天的軌跡和明天的路標?
“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業。”
上個世紀50年代,玉溪烤煙廠建成,工人們站在幾個大箱子搭建起來的“舞臺”上,在一幅“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奮斗”的標語下,激情澎湃地舉行了剪彩儀式,表達著新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革命情懷。
那段歲月激情燃燒,那段歲月艱苦卓絕。但就是從那樣的歲月里,一個企業滌蕩而出??梢哉f,最初,紅塔的膽魄是一窮二白的窘迫逼出來的,是窮則思變的情境壓出來的,是夢想焦灼中迸出來的。
初創時期,山上灌木叢生,山下荒墳遍布,野獸時有出沒,在這樣的環境里,一群年輕人叩石墾土、一磚一瓦開啟了建廠之路。他們吃粗茶淡飯、住簡易倉庫,男女之間以草席相隔,天作被、地為床。老一代紅塔人說,那時,從宿舍抬眼便能看見星星,星星很亮,就像他們不滅的夢想之火。

紅塔集團全景
因為夢想,紅塔人的膽魄帶有了一種想象力。這樣的想象力,惟赤子才有,天馬行空、超越成規,這讓他們敢于想別人從未想過的事情,更敢于做別人從未做過的事情。
1959年,玉溪復烤廠更名為玉溪卷煙廠,在土坯圍成的廠房中,工人們用熱水噴灑煙葉代替潤葉,用鐵鍋炒煙代替烘烤醇化,用糨糊粘紙包裝卷煙;沒有包裝機,也買不起包裝機,他們就通過觀摩學習去復制、去仿制,沒有條件冶金鑄件,他們就靠手鋸、銼刀來木制,一直干到連筷子都拿不住。在整個中國邁向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手工木制和機械化,竟然以這樣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結合到一起……
從這樣的一些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憑著這樣的一股勁兒,紅塔人遇水搭橋、逢山開路。一個小小的卷煙廠,承載著一群年輕人的夢,就像一粒種子被拋在石縫,卻倔強地在大山中扎根,在寂寞中成長,在荒蕪中綻放。
時光轉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催醒神州大地,中國經濟開始復蘇、崛起,這被稱為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事件”。大潮滾滾而來,個體并無余地可選,要么被裹挾其中經歷跌宕摔打,要么主動融入成為原動力的一部分。
1981年,技術引進尚處于低潮,玉溪卷煙廠就引進了一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MK9-5卷煙機,其花費相當于全廠所有卷煙機價值總和,被批評“膽子太大”。1984年,他們又一次推出2400萬美元的訂貨單,讓上級主管部門著實嚇了一大跳。
其后,從1984到1988的5年間,玉溪卷煙廠持續推進設備引進、做好技術消化,玉溪卷煙廠的技術生產能力一舉跨越了40年,其卷煙年產量從53.7萬箱增加到107.75萬箱,卷煙制造能力躍居全國第一,達到世界先進水平?,F在,以“兩統一、兩整合”為契機,紅塔集團邁入新的歷史階段,從資源競爭轉向能力競爭,通過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努力打造世界領先品牌”美好愿景的指引下,著力“打造一流卷煙制造基地”。
玉溪的山,讓他們的膽魄帶上了一種執拗。不畏懼、不退縮、不放棄,他們認定的事情,想盡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險,也要去做。可以說,沒有前期密集而大膽的技術引進,也就沒有日后紅塔集團的發展壯大。沒有膽魄,紅塔不可能抓住時代賦予的機會;沒有膽魄,紅塔也無法書寫具有時代標志意義的成就。
談及改革開放的探索實踐,鄧小平同志曾這樣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紅塔的創業發展史,正好印證了這句話。
紅塔之所以能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合適的時間,他舍棄了自己賴以成功的框架。
從一定意義上講,紅塔的膽魄來自于紅塔的遠見;而紅塔的遠見,更集中地體現在企業戰略中的取舍抉擇。
而如何抉擇,則與之所處的時代語境和發展環境密不可分。在具體的歷史階段,如果我們不能辨識決定盛衰元素的消長、事關成敗要因的轉化,也就不能洞悉趨勢、把握規律、明晰取舍??v觀紅塔60年,我們不難梳理出其“螺旋式”上升的大致脈絡,在對“否定之否定”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的應用中,我們可以窺探到一個企業的遠見卓識: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設備引進成為潮流,硬件比較優勢削弱,紅塔提出“把煙田作為第一車間”的理念,走上工業反哺農業、工農聯合發展的新道路,原料優勢得以建立;2003 年初,遭遇營銷困境,紅塔集團又提出“把市場作為第一車間”,按照訂單組織生產,從管理思想、機構設置等人事、用工、分配的“三項”制度改革,到營銷推廣,徹底變革,為企業再一次激發出勃勃生機。
在主業良好的發展形勢下,1996年至2002年,紅塔“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多元化實踐全方位、大規模鋪開,他們提出“十年再造一個紅塔”;其后,市場疲軟、投資低迷,“歸核化”戰略應運而生,紅塔提出“以主業為主,提質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多元化產業收緊投資、優化結構、清理不良資產,煙草主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1986年,為解決煙草產業鏈中農工商、產供銷由于環節脫鉤導致的內耗問題,玉溪卷煙廠提出并實施了將地區煙草公司、煙草專賣局和工業企業“三合一”的體制構想,使當時行業生產要素得到優化配置;當“三合一”體制在全國興起,各省市形成了封閉市場,紅塔又緊緊跟隨國家局步伐,進入深度調整時期,落實工商分開,深化改革,推動重組,行業內第一家進行了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的探索。
……
探尋紅塔60年,其歷史充滿了二律背反的哲學味道。就如同采訪過程中一位老紅塔人所說,“紅塔之所以能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合適的時間,他舍棄了自己之前賴以成功的框架”。
60年成長過程,所經歷的“取”與“舍”,沉淀為一種紅塔特色的企業智慧和遠見。
昨天的經驗,也許是今天或者明天的陷阱,敢于否定才能善于超越。這就像“走路”——兩腳平在一起,不可能往前;但如果左腳邁進,你就走了一步;下一步,如果右腳不能邁到左腳前面,那就還不能往前。這就是紅塔人提出的“左腳否定右腳”理論,其實質是,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回避矛盾,而推進矛盾雙方轉化,通過否定再否定,實現發展再發展。
如果說,“左腳否定右腳”是原動力,驅動了紅塔人一路進取,那么,在這樣的進取中,我們可以梳理出三個相對穩定的決定性因素:一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需要;二是行業改革大局的需要;三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能否滿足第一個需要,事關企業改革發展的成??;能否滿足第二個需要,事關企業與行業的同頻共振;能否滿足第三個需要,事關員工集體的前途命運。
如此,紅塔在關鍵節點上的抉擇,才符合了時代潮流,符合了行業規律,符合了民心民意。如此,紅塔每一次蛻變和突破,才得到了企業上下、行業內外的支持,才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如此,紅塔不斷創新實踐,雖然遭遇諸多困難諸多問題,仍堅定不移、一以貫之,改革和進取才成為這個企業的共識和信條。
對于與外界的“發展時差”,紅塔人存在焦慮的情緒、發展的渴望。他們改變企業現狀、重塑企業命運心態急切,這最終迸發為這個企業的才情。
人無才,則心思不出。才情,是一個人、一個企業膽魄與遠見的最終體現。
就像利刃總是在冰與火的淬煉中鍛造,才情往往受問題激發、與困厄相伴?;赝t塔60年前的起點,經歷封閉、落后之后,對于與外界的“發展時差”,紅塔人存在焦慮的情緒、發展的渴望。他們改變企業現狀、重塑企業命運心態急切,這最終迸發為這個企業的才情。
為了跟上卷煙制造業的時代步伐,他第一個賭上全部身家大批量引進了國外先進設備;為了打通產業鏈的管理節點,他第一個推行煙草公司、煙草專賣局和企業的“三合一”體制;為了打破地方封鎖,落實“大企業、大品牌、大市場”戰略,他第一批推動工商分開、企業重組;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規模效益,他第一家進行了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的探索……
困頓中,不斷突圍;艱難中,不斷奮進,這極大地開拓了紅塔的視野——他讓這個企業得以站在更高的位置觀察外面的世界,有了在卷煙工業發展的大格局和大潮流中尋找自身崛起之路的動力;他讓這個企業以更寬闊的胸襟、更堅定的決心借鑒成果、吸收轉化,最終走上具有紅塔特點的發展道路。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增長速度回落、工商庫存增加、結構空間變窄、需求拐點逼近”為基本特征,行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面對新形式、新常態、新問題,紅塔集團如何迎接挑戰、保持優勢、尋求突破?
在此時間節點上,云南中煙啟動了“兩統一、兩整合”這一牽動全國煙草行業和云南煙草發展的大動作,紅塔集團以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統一思想,堅決支持改革,堅決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
紅塔集團領導班子做出了“未來競爭必將是從基于資源競爭過渡到能力競爭”的判斷,針對“如何增強精神動力、如何把工廠與市場連接起來、如何全面做到嚴格規范、如何有效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等問題進行全面梳理,著力打造一流卷煙制造基地,全面提升綜合制造能力。
從卷煙工廠到跨國集團,再到云南中煙“兩統一、兩整合”改革,紅塔在認真努力地走自己的路,也在服從和服務于更高的戰略要求。無論是外部環境相對穩定時,還是企業面臨重大戰略轉折時,紅塔皆保持了一種前沿的思索、新銳的探索,60年成長進步的每一個腳印,都凝結了一代代紅塔人熱忱的理想和執著的追求,都伴隨了這個企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強烈愿望。
紅塔的才情,折射出行業乃至國家改革與發展的歷程。如果我們將紅塔的60年成長歷程作為一個歷史單元,在這個單元的收尾之間、在收尾之間的各個節點,我們就能夠比較容易、比較集中地看到這個企業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自己、推動了企業的發展,甚至影響了行業。如果我們將紅塔的60年做一個歷時性的梳理,我們就能比較充分地看到他所經歷的曲折,看到一個行業曾經共同面對過的問題,以及將要共同迎接的希望和共同面對的挑戰。
一個甲子輪回的節點,紅塔人深深感受到“向前走,莫回頭”的使命召喚,以往者,不追,唯歷史沉淀的精神氣度可傳承……
膽魄,遠見,才情,檢視紅塔60年時光之河中跋涉者的人生,我們看到了創業、守業和開拓的軌跡,看到了他的困境與奮斗、困惑與覺醒,所有這些構成了紅塔最深沉的精神史,在這個企業的奔流中,沉淀為他的心靈河床。
你可以說,紅塔是一個“樣本”。
“一滴水里看大海,一朵花中看世界”,紅塔的60年里,保存了中國煙草行業發展史中最完整的“切片”,從體制上,從管理上,從品牌上,從制造上,從隊伍上……在他各個時期的斷代中,在他各個條線的剖面里,我們都不難找到行業性改革的濫觴。我們看到,這個企業對自己的命運在不停思考,這個企業對自己的明天在不斷追問。
你可以說,紅塔是一個“謎”。
60年前,玉溪山溝里披星戴月的創業者們,不會想到今天這個企業所經歷的滄海桑田;60年中,一代代紅塔人在奮力追趕這個時代步伐的時候,不會想到這個企業所承載的榮耀尊嚴。梳理紅塔60年的變遷,解析這一變遷的根源,足以讓人著迷。
你還可以說,紅塔是一本“啟示錄”。
一度,紅塔的困惑是行業的困惑;一度,紅塔的問題是行業的問題;一度,紅塔的答案成為行業的參考。60年風雨兼程,紅塔彷徨著,紅塔也在沸騰著;紅塔不安著,紅塔也在執著著。他在方方面面探索,他曾經回旋低沉,他曾經一路狂飆,所有紅塔的軌跡交匯到一起,成為了今天。而對紅塔今天的思考,是一個行業的命題,或許,也會有一個時代的答案。
紅塔終究還是紅塔。
這個企業,在60年發展中,經歷多次跌宕、多次波折、多次沖擊,卻好像他所安身的那座山,淡定從容。紅塔人說,眼下的艱難肯定都會過去,因為更大的艱難早已將他們洗禮。60年來,奮斗的艱辛、選擇的彷徨、退步的失落、成功的榮耀,起起伏伏,盡閱風雨,歲月磨出了他的強度和韌性。60年,一個甲子輪回的節點,紅塔人深深感受到“向前走,莫回頭”的使命召喚,以往者,不追,唯歷史沉淀的精神氣度可傳承……

懷揣報國之志,艱苦中創業

20世紀90年代的玉溪卷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