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超微(鹽城市亭湖新區實驗學校)
提高初三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謝超微
(鹽城市亭湖新區實驗學校)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初三。初三這個階段的數學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初三這個階段很是敏感,許多學生都有些畏懼初三,因此,在學習上也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影響數學成績的提高,這樣,對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初三數學;教學質量;策略
初三的學生是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一個群體。他們對新鮮的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就如何快速提高初三數學成績來進行一些分析,并且談一下自己的認識與實踐。
1.恐懼心理逐漸形成
由于初三的學習量加大,加上老師和家長的期盼,升學的壓力。許多學生在無形之中對初三都是有著恐懼心理的。而這種心理往往被老師給忽略,不受家長的關心。老師和家長一味地給孩子們增加學習的壓力,這樣一來,孩子們心理上的負擔就更加加重了。一旦學習成績有所下滑,他們就會失去信心,害怕觸碰數學題,不再積極去學習數學,長此以往,數學成績就會一落千丈。最終導致孩子自卑,使教學的質量下降。
2.膽怯自卑心理的存在
有的學生在整節課后,明明自己心中還有問題,卻不敢直接問老師。老師在提問的時候,自己想回答,卻又過多地擔心自己答不對,怕因此得到學生的嘲笑和老師的冷眼相對。
3.依賴性心理的存在
許多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依賴性,并不是自己去主動地去學習、去探討。在課上表現為:思路跟不上別的學生,反映比其他學生慢。自己不愿意去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其他學生隨聲應和。課堂上自己不愿意去解題,而是等著老師去講。在課下做作業時,經常抄襲同學的作業,這樣的學生,往往不能舉一反三,降低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會影響教學效率。
針對上述學生的心理變化,作為老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精心設計,講課時一定要顧及學生的心理,多多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1.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證,是堅強意志的體現。要學好數學,首先必須對這門學科感興趣。學生一旦有了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那就有了學習的動機。教師應該在平常的課程中,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從簡單到復雜,一步一步地來,在做題中做到舉一反三,增強學生思維能力,逐漸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只要學肯定能學會,能學好。在講解難題的時候,可以將難度分解,從而降低難度,逐步地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這樣循序漸進,不用發愁數學成績不會提高。
2.注重解題方法的總結積累
要想提高數學成績,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想要提高成績,在平時就應該引導學生善于總結解題的技巧和方法。在平時的課上課下,學生做的題肯定不在少數。作為老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去總結、去思考。比如,在證明題中,我們可以出下面三道題來讓學生解答。(1)a,b,c是三條直線a∥c,b∥c。求證a∥b。(2)假設命題不成立,即m,n全為奇數。(3)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外角中,至多有一個銳角。等學生做完了,就讓學生自己去琢磨,做這些題方法的類似處在哪里?讓學生對反證法得到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遇到這種類型的題都會正確解答。
3.講課時與學生實時互動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講課的語言上要幽默風趣,這樣的語言環境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另外,在課堂教課過程中,應多注意學生的舉動。課堂上,老師多讓學生來發表言論,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抓住學生的“心”進行教學。每當遇到一個學生有不同意見的時候,老師便可以抓住機會,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積極地參與討論,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并派每組的代表總結觀點,發表言論,共同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許多老師都是講完課之后就不管學生了,其實要想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課間或是放學之后可以多和學生交流。多了解一下學生的想法,關注一下他們的興趣點,這樣會更好地建立師生關系,幫助更多的學生,使學生信任老師,喜歡老師,從而也就喜歡老師講的課,在教學中也會發揮最佳效果。另外,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也會知道學生在哪個問題上不懂,還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幫學生彌補知識,從而讓學生更有自信心。
本文通過研究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初三數學的知識重點,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驗來達到提高學生初三數學成績的目的。使學生真正地做到舉一反三,從題海中掙脫出來,從而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數學素養。
[1]趙東祥.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漫談[J].成功:教育,2009(5).
[2]張向新.數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2014(5).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