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芳(江蘇省靖江市第三中學)
初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培育的相關問題初探
陳云芳
(江蘇省靖江市第三中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法制的不斷健全,人文精神作為社會高度文明和進步的標志越來越受到重視。政治是一門培養學生思想觀、價值觀、人生觀的綜合教育性學科,因此,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政治教學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的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有極大的作用。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培養初中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問題進行探討。
初中政治;人文精神;培養
隨著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雖然在教育和科技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在教育思維、教育方法上還處于劣勢。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在政治課上,很多教師只注重對知識點的講解和積累,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因此很多學生對倫理道德、生態環保、文化藝術、公益慈善等多方面的知識極度欠缺,因此導致我國人才素質的整體結構不夠完善。
中學生,其可塑性很強,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亟待形成的階段,因此作為德育的政治課就需要起到學科作用,在課堂中充分講解人文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相關教材內容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感悟和提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教材中有意義的素材充分地運用到課堂中,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水平。通過教學我們不難發現,在蘇教版教材中常常有一些正面的教學案例,有的反映優秀品質,有的倡導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這些素材,并在課堂中進行深度的開發,讓學生能夠將課本知識變成自身的修養提升。例如,在教材中有涉及法律的教學內容——《做合法公民》《維護合法權利》,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境法,讓學生扮演原告、被告等,并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學會法律的公平、公正、公開,并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以及觸犯法律是要接受處罰的,進而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人文精神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和諧的體現。在課堂上,人文精神可以展現為一個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對于初中政治課堂而言,想要展現人文精神課堂,需要教師打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氛圍,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與態度,以平等的角度對待學生,并注重維護學生的自尊,在教學中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上學習人文精神,這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為學生在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中學習,可以促進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進而學生在課堂上因為平等會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變得獨立而富有主見,這也是人文精神的具體展現形式之一。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多維能力。因此,在人文精神的培養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日常的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參與度較高的創設情境法,讓學生得到有效的人文精神的培養。因為情境法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可以讓政治課堂走出教室,讓學生對社會的感悟更加深刻。
例如,在學習《融入民族文化》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相應的教學場景來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共同搭建一個能夠表現民族傳統的場景。例如,有的學生可以通過飲食文化來表現民族特色,有的學生可以通過音樂如聲樂、器樂來展現民族特色,還有的可以利用民族舞蹈、服裝、手工制品等來體現民族特色。運用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還讓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深刻鮮明的認識,讓學生對祖國的民族文化以及文化精神的繼承和發揚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并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正所謂“教不嚴,師之惰”。其實人文精神的缺失并不單單是學生這一代人,我國幾代人在人文精神的培養上都不是特別樂觀。因此,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更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學習進步,充實自己,讓自己首先成為“人文精神”的持有人,并給學生做良好的榜樣,讓學生通過政治課的學習,得到人文素養的提升。
初中政治作為“立德樹人”的學科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上是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新時代政治教師,我們要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將更具有人文精神的政治課堂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經過政治課程的學習后可以得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1]黃國敏.初中政治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新課程:教研版,2008(9).
[2]孟美卿.初中思想政治課中的人文教育[J].山西教育:教師教學,2008(7).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