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朱老莊中學)
興趣引導,促進體育課堂教學
劉健
(朱老莊中學)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稱《標準》)確立了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等課程基本理念,要求體育教學工作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特別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但是,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沒有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技巧,很多小學,特別是農村小學體育課呈現放羊式教學,一些學生的意識中體育課就是玩兒,到了初中以后教師對學生要求變得突然嚴格起來,但是教學方法形式卻依然簡單過時,在學生個人身體素質跟不上、意志力薄弱的情況下只是一味提高要求,結果造成學生不會做動作、不學做動作、不敢做動作、不想做動作的情況,從而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自身也就相當于放棄了體育學習。如何培養初中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糾正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在教學伊始就必須開宗明義,將體育學習的任務、體育意識和體育技能的培養要求傳達到每個學生的心上,改變學生心中那種體育課可有可無,體育課就是瘋跑瘋玩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培養起體育學習的興趣。
以人為本,把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導者,由教師主導教學示范改變為學生主導學習訓練。初中學生體育學習要求掌握各種基本運動項目并培養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但初中生又存在運動基礎參差不齊的現實,教學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條件、技能基礎和個性特點方面的差異,分析不同、考慮差異,確定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保證每個基礎項目的基本目標,并從中根據學生差異、興趣發展個人優勢項目,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參加體育學習的內在動力,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體育課不同于其他課程,體育運動貫穿一個人的一生,為上體育課而進行的運動是畸形的體育運動,自主體育的思想才是根本。當前學生、家長甚至部分其他科任老師還錯誤地認為體育是簡單的身體活動,是純粹的一種競技運動,參與競技運動會影響學習,因而對體育課看輕看淡,跳高跳遠、踢球跑步、參加競賽,可上可不上等。針對這種錯誤認識,僅僅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要通過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來轉變學生的認識,并爭取家長和其他老師的支持,讓興趣主導課堂,散發到課外,讓學生通過體育運動改變自身的精神面貌,散發到一個個精神煥發、斗志昂揚的個體中,真正達到體育教學的育人目標。
良好的課堂氣氛必須有“活水”,“活水”何來?活水就是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教師必須能夠“Hold”的住課堂,學生能夠煥發出精神,教學內容形成節奏,這樣才能讓課堂成為“動力火車”,推動學生體育運動素質的提高。
一是教師本人基本功要扎實。教師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每一堂課,備課充分,儀表、姿態要得體,聲音洪亮、清晰,得心應手的向學生傳遞教學內容,對于具體運動項目的教學必須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教育環境不斷更新變化,不能一成不變。
二是堅持素質練習知識性、趣味性結合。基礎課一般是指身體素質的練習,如短跑、跨步跳、越野跑、變速跑、高抬腿跑、蛇形跑、后蹬跑、原地擺臂、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俯臥撐等,這些基礎項目的練習容易給學生帶來枯燥感,為了活躍體育課的學習氣氛,體育教師應該將這些項目和課內競賽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比學趕幫,進行訓練,增加趣味性,堅持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使學生樂學樂練,逐步提高體育素質。
三是注意課堂教學內容交叉展開。課堂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結合也有賴于各類體育項目交叉進行,各種體育項目交叉進行可以避免學生感到乏味,失去興趣。身體素質的基礎練習課的教學課時不宜過長,不宜連續進行,應該交叉球類課進行。或是在同一堂課內將素質練習與球類運動搭配進行。同時也要注意適時變換教學環境,室內外交叉,田徑、球類、武術、體操等教學場地、項目的交叉都能帶來增進學習新鮮度,提升學習動力的效果。
課堂教學前,注意準備活動的多變性和多樣性,熱身項目不能千篇一律,準備活動中穿插體育游戲,可以迅速調動學生情緒,積極性高漲,活躍氣氛。首先為進入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我們可以選用一些簡單的報數或反口令游戲,以提高學生的興奮性,迅速地把學生組織起來,明確任務要求,集中注意力展開課堂學習。其次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熱身活動效果明顯,我們可以根據一般性準備活動的要求選擇一些體育游戲代替傳統的慢跑,完全可以把一些基本熱身項目組織游戲化,如把基本體操編入“跟我做”等游戲中,展開圓圈接力跑、領先跑、追逐跑活動,在娛樂中活動肢體,深度呼吸,提高興奮性,達到教學準備活動的目的,迅速帶領學生進入狀態,展開課堂教學。
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事物,爭強好勝,表現欲強,這些都有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我在日常體育課中經常融合一些競技性項目,對一些競技性強的運動項目教學,利用比賽的形式來進行,讓學生有“比”的空間,有“賽”的欲望,學生個體充滿競爭意識,集體強化了凝聚力,使一批學生的潛力被激發出來,發現很多體育運動苗子。對好勝心強的學生,這種形式活躍度強,能夠很快地提升基本運動技能,打下運動基礎,又對集體起到了帶動作用,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張玉香.論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快樂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06(3).
·編輯丁可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