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武(達州市達川區南岳初級中學)
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分析
萬武
(達州市達川區南岳初級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模式不斷在教育界滲透,以圖導學的地理模式逐漸代替了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模式。金無足赤,以圖導學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不足之處,對以圖導學的教學模式進行了重點分析。
以圖導學模式;初中地理;內涵;優越性
相對于語、數、英等其他學科的教學,初中地理學科主要以圖像作為教學載體,向初中生傳輸理論知識。圖像直觀、清晰的特點,發揮獨特的作用,使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深刻地掌握理論知識。
在初中地理的授課過程中,教師采取“以圖導學”的教學措施,在注重書本上理論知識的講解的同時注重對地理圖像的解說。所謂的以圖導學,就是教學過程中能夠使書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以及難點與畫面相結合,使其生動形象化,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視線范圍內,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
例如,在七年級地理上冊(星球出版社)第一單元地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地球儀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地球儀的形狀等外觀特征,滿足了學生特有的好奇心,提高了他們學習地理以及探究地理的興趣,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教師結合課本理論知識,向學生傳授地球的形狀、特點、大小,以及經緯線的理論知識,并且鼓勵學生互動探討,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
在新課改的驅動下,教師的教學理論應該得到創新,做到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堂實踐三者統一結合。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也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體驗生活,以及探究精神的培養,使初中地理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讓學生感受接受新鮮知識,體驗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樂趣。
例如,在地理教學(星球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天氣與氣候時,教師在教學方案中應該指出,本章節內容是地理的基礎性學習,教學首要目標是讓學生綜合闡述天氣與氣候之間的差異,體驗其中的關聯,根據相關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以及降水柱狀圖,達到以圖導學的教學目的。我們知道舉一反三貫穿于所有學科的教學,因此,在本章節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立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識別常用天氣符號,明晰簡單的天氣圖,能夠讓學生根據氣溫曲線圖等判斷該地區的氣候類型及特點,利用事例說明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進而讓學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塑造良好的人格及品質。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點研究目標之一便是提高學生獲得地理圖像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地理常識,開闊學生眼界和豐富他們的日常活動。其實在地理教學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地理課堂上教師通過合理設置情景模式,對書本圖像進行解析,讓學生自主反饋這三個環節的實施可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地理圖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開展符合新課改大綱的要求,促進了教育事業的成長與發展,為社會提供了更優質化的人才。
(1)設置創新情景模式。這一環節的設置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情景模式的設計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與初中時期學生的思想意識一致,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2)學生自主反饋。我國學者認為,自主學習具有能動性、獨立性和相對性等特點。老師在地理教學中實施以圖導學的模式,讓學生以自主反饋的方式掌握地理課堂學習的難點,突出學習的重點。另外,學生在反饋過程中勤于思考、敢于提問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鍛煉。
地理教學實踐表明,以圖導學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具有創新性教學模式,圖像的呈現能夠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地理事物的特性,也可以體現地理學科的規律,此外以圖導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1)以圖導學,轉換學習方式圖像為學生提供一種動態信息,使學生告別乏味的文字闡述,培養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遷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
(2)以圖練習,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學生通過讀圖練習與繪圖練習,鞏固地理課堂的理論知識,在繪圖練習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體驗以圖導學在地理學科中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在識別圖像、分析圖像、擴建圖像以及繪制圖像的過程中,對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事物的規律性都會有更深程度的理解,不僅達到加深知識記性的效果,而且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不再迷茫。
綜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初中生特殊的心理素質,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開展是勢在必行的。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以圖導學模式詮釋了地理教學中圖像的作用,提高了初中生學習興趣和掌握理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業奠定基礎。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開展是新課改的結果,它追隨著教育的發展進程,是新課改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何軍元.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分析[J].新課程:上,2014.
[2]趙靄霞.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研究[J].教師,2014.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