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方龍(浙江省江山市賀村初中)
開展課外實驗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姜方龍
(浙江省江山市賀村初中)
實施素質教育,既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要提高教學質量。初中科學教材經過這幾年的修改,知識的難度和深度有所減小,但教學質量還是難以提升,農村學生與城區學生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從開展課外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等角度,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課外實驗;興趣;思維能力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初中科學實驗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以實驗促教學、實踐促理解的教學理念正逐漸落實到教育教學中。實驗對于科學教學而言,不管怎么強調也不算過分,這話不無道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每個教師心知肚明。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盡如人意,尤其在農村初中做實驗很少,很多教師不喜歡做實驗,只有在公開課或比賽時做,平常的課很少。究其原因是怕麻煩,先要填實驗報告單領取儀器,結束后再送還實驗室,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做實驗時,有的學生不專心,紀律混亂,教師組織課堂就累,教學任務常常不能完成。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轉換一種思維,將實驗課適當開放,消除學生對實驗的神秘感,滿足學生對器材的好奇心,將一些實驗放到課外去完成,則情況就會大不相同。
如今的初中實驗室都擁有相當不錯的硬件設施,配有足量的儀器藥品。一些用于教師演示的實驗儀器逐年添置好幾套,而每次只是使用一兩套儀器,而且是每學年才使用一次,大多數儀器都閑置在儀器櫥里。實驗儀器的利用率非常低,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為此,筆者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實驗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
實施了義務教育,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受家庭、社會多種因素的影響,對學習毫無興趣,這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利用學科的特點,積極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剛進入初中就做大量的小實驗,提出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消除學生對科學的畏懼感。初中生好奇心強,特別是接觸到儀器時,會特別有新鮮感。平常要設法讓學生多接觸儀器。如學習測量體積,把量筒、燒杯分發給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測小石塊和漂浮的石蠟、小木塊的體積。他們會發現下沉的物體體積好測,但漂浮的不規則物體如何測體積?量筒里放不下的物體,體積該怎么測?一接觸到這些問題,他們都能積極思考,積極體驗。學習《透鏡》一節,把一些凸透鏡、凹透鏡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午間利用太陽光觀察會聚發散情況,用凸透鏡、凹透鏡看景物。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凸透鏡、凹透鏡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能很好地辨別近視眼鏡與遠視眼鏡,為下面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以及遠近視的成因與矯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產生動機的重要條件。一些有趣的、神奇的實驗極易喚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展現一些生動直觀的學習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如對著漏斗往下吹乒乓球的實驗。該實驗觀賞度很高,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哪有乒乓球不掉下來的?一聽教師介紹就很想試一試,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把這個實驗放到課外去做,做前先適當分組,再把漏斗發給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然后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透徹。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實驗,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做一些課外實驗的延伸和拓展,這樣不僅能鞏固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增加對課堂知識與技能認知,還能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新的收獲和體驗。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后,學生已經感受到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并且也感知了多種器材發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課堂外讓學生利用玻璃杯去做倒水發聲和敲擊發聲的實驗,觀察往杯中倒水,隨著杯中水量的變化,聲音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敲擊玻璃杯,通過改變杯中的儲水量,發現所產生的聲音也會不一樣,這樣就為后面學習音調知識起了很好的鋪墊,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
實驗是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使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在實驗過程中,為了進行正確的思維活動,學生就必須認真觀察,在思維指導下進行合理的動手操作,熟練地掌握操作要領。如學習摩擦力,教師會演示筷子提米的實驗,本實驗有許多細節上的注意點,讓學生親身體驗其中的成功與失敗,在失敗中獲得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改進,在改進中收獲成功。如米粒沒有壓緊,筷子插得不夠深等都會使實驗失敗,在米上加點水實驗就容易成功。“米上加水”,同學就會聯想到生活中手上沾唾液,但“雨天路滑,注意安全”的提醒語含義又不同了,這是為什么?學習了大氣壓,在兩塊玻璃之間滴一滴水,這樣兩塊玻璃就不易分開,學生總認為玻璃是被水粘住的。做“覆杯”實驗,有的學生也認為紙片不掉下來是紙片被水粘住了。如何消除學生的這種錯誤認識?只有讓學生
教師版2002年第6期第16頁)
5.總結圓柱表面積求法的口訣
圓柱表面積,計算真容易;
先算側面積,再加底面積;
底面個數有差異,請你一定辨仔細;
一般圓柱算兩底,水桶無蓋算一底;
通風管,不算底,你說容易不容易?
這些口訣或揭示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或歸納了解題的思路方法,很受學生的歡迎,亦可稱為教師教學中的“調味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時機地插入一些口訣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者,數學的學習也是需要記憶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記憶以理解為本,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會經久不忘。要使學生牢固地記住數學知識,就要使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把機械記憶轉化為理解記憶。對于一些難記的知識用一些擬人化的口氣等表示出來,朗朗上口,便于學生記憶。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對于一些教學內容如不等式組解集四種情況的探索,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中尋找出特點、總結出規律,嘗試自己編出口訣。這樣也可避免“重結果、輕過程”的死記硬背。
數學口訣也是數學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辛勤勞動的結果,它體現了教師對教學、對學生濃濃的熱愛之情。數學口訣有利于激發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熱情,是因材施教的方法之一。
總之,數學口訣作為教學中的調味品,能起到啟迪思維,鞏固技能、技巧的作用,還可以看成是促成思維沖突,形成技能、技巧的催化劑。在日常教學中,把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口訣教給學生,至于記憶與否,由學生自主決定?
[1]苗學軍.跟我學編歌訣[J].中小學數學:初中教師,2002(1/2).
[2]方先進,張連嬌.用“歌訣法”證比例線段[J].中小學數學:初中教師,2002(6).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