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福建省福清市臨江初級中學)
如何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陳金
(福建省福清市臨江初級中學)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中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可見,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才能促使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獲得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從農村中學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入手,通過思考和認識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同時,也為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生競爭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中學物理;自學能力;必要性;活動;問題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認識和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化為其內部的精神財富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但是,農村的教學設備比較薄弱,很多教師的教學行為受到限制,也阻礙了教師新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嚴重不利于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從思想上、從行動上雙管齊下,以確保學生在教師組織的多種活動中逐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并在自主參與活動中提高自學能力,最終為學生健全的發展以及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輕松地環境中掌握物理知識,提高能力。
隨著社會的日益變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有利于高效物理課堂的實現。那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性具體體現哪些方面呢?
首先,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也就是說,對現在的學生來說,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對學生的健全發展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其次,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有效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以生為本”是課改所倡導的基本理念,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論依據,更是高效課堂實現的保障。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保護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的健康發展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健全的發展,對物理課程價值的體現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學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
(一)培養自學意識
意識支配行動,只有學生產生了自主學習意識才能自主的進行學習。也就是說,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是能力提高的基礎,也是保障。所以,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探究來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進而,在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的同時,也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在教學時,我選擇了“生活情境創設法”,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老奶奶用放大鏡看報是凸透鏡成像嗎?(2)某同學拍畢業合影后,想拍一張單身像,攝影師應該怎樣操作照相機?(3)遠視眼鏡為什么是凸透鏡成像?……這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有效的思考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以及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引導自主學習
1.學導式教法的應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導式教學法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也是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要立足于教材,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效地將學導式教學法與實際物理學習結合在一起,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主動求知的平臺中鍛煉自學能力。
例如在教學《連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時,我選擇了“學導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按照“自學、解疑、精講、演練”四個環節進行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與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即知道什么是串聯電路;什么是并聯電路;會畫簡單的串、并聯電路圖;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理解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特點等等。之后組織學生帶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借助導線、小燈泡、開關、電源等實驗器材進行自主操作,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對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行整理匯總。之后組織學生進入解疑環節,為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做好保障工作。解疑環節是學導式教學法的第二步,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高
贏在激情。
3.活動實施的動力——興趣
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來自于挑戰與成功,對中學生來說“大拇指”教育有時會很尷尬,學生對于教師近乎“虛假”的表揚并不“感冒”;為了激勵而故意的表揚讓他們感覺到那是教師的計策,而真正克服困難后的成功和榮耀才是他們想要的,所以,活動要有挑戰性。
依據學情把活動設計有層次,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事實上只要學生參與活動,思維差異比我們看到的分數差異要小得多。
把平庸的題目故意講錯,有爭議的題目偏向錯誤的方向引導,教師“傻瓜”式的分析,這都會使課堂興趣盎然,學生異常活躍。要學生發聲就要教師“裝傻”,超越老師的成功感自然使他們異常興奮;同時能說服“裝傻”的老師更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
4.管理:程序與秩序的建立
學生變得活躍了,這樣的課堂似乎又變得無序有時甚至低效,所以程序與秩序的建立尤為重要。
研究顯示,課堂上用于教學時間比例最高、用于處理紀律問題的時間比例最少的教師,在新學年的前兩周,用在教學生紀律規則、程序和標準上的時間最長。
課堂教學是教師生命的重要部分,它不應是艱辛的,而應充滿智慧,充滿快樂與幸福。從課堂教學活動做起,我們才不會趕路,而是感受路。
湯守平.論物理活力課堂中教學活動的設計[J].物理教師,2015 (5).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