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亮(江蘇省昆山市新鎮中學)
多種方法凸顯學生物理課堂主體性
雷洪亮
(江蘇省昆山市新鎮中學)
眾所周知,“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而運動的方式和手段的總稱,也是影響課改基本理念有效貫徹落實的關鍵因素,有利于確保課堂面向全體學生,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下找到學習的樂趣,確保學生在自主高效的物理課堂中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同時也能保障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真正成為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課堂主體。
教學方法;主體性;嘗試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自主實驗法
“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是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所指出的,目的就是要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并在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而也為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要通過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多種教學活動中找到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樂趣,同時,也為學生物理學習效率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方法的應用為例對如何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主動求知的物理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所謂的嘗試教學法是把練習放在主要地位的一種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選擇適合應用嘗試教學法的內容,之后再通過對練習題的選擇和設計來為學生課堂主體性的發揮以及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本文以嘗試教學法在《歐姆定律的應用》的教學中的應用為例進行論述,以期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首先,出示嘗試題。如:(1)一條電阻絲的電阻是97Ω,接在220V的電壓上,流過它的電流是多少?
(2)一個電熨斗的電阻是0.1kΩ,使用時流過的電流是2.1A,加在電熨斗上的電壓是多少?
……
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引導學生思考電阻、電流、電壓之間可能會存在怎樣的關系,并回憶上節課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下面環節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自主學習教材。在學生對嘗試題進行思考之后,我組織學生帶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解答上述的練習題,一來能夠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二來能夠檢驗學生的能力,確保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大化實現。
再次,嘗試練習。在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學習之后,我組織學生再次對下面幾道練習題進行解答,如:(1)從歐姆定律可以導出公式R=U/I。此式說明()
A.當電壓增大2倍時,電阻R增大2倍
B.當電流強度增大2倍時,電阻R減少2倍
C.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當電壓為零時,電阻阻值不變
D.當電壓為零時,電阻R也為零
(2)把5Ω的電阻R1跟15Ω的電阻R2串聯起來,接在電壓是6V的電源上,這個串聯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
(3)電阻R1與R2并聯接入電路后,兩端所加電壓為24V,如果R1為80Ω,通過R2的電流為0.2A,求R2。
……
組織學生對這些練習題進行解答,并在小組內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這個過程也能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之后,我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以確保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最大化實現,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導式教學法是指將教與學活動中的“學”放在主要地位的一種方式,也是凸顯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方面,更是變被動為主動的一種有效活動。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效地將學導式教學法應用到物理教學活動之中,以促使學生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主體。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時,我選擇了“學導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按照“自學、解疑、精講、演練”四個環節進行教學,以確保高效、自主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知道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律;知道動摩擦因素與哪些因素有關,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之后組織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并在自學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1)能否說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2)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時的路面上行走困難,是否就能說明在冰面上的摩擦力小?……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并在討論中明確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之后,我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確保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實現,同時,引導學生完成下面的幾道練習題,如:人在一般情況下步行時,若鞋底不打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面對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礙人前進
B.地面對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推動人前進
C.鞋底花紋磨損后,摩擦力減小,人更容易前進
D.鞋底花紋磨損后,摩擦力增大,人更難前進……
在這四個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一直
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
4.教師應善于優化作業,優化講解。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一直在給學生減負,但是我們的教師并不能跟著減負:以前我們給學生搞題海戰術,但是改革到現在,我們教師自己必須進入題海,教師要從大量的資料中精選題、精做題、精出題、精講題,讓學生所做的每一道題都有價值,能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作為綜合實際課的教師,我們更應該讓我們的作業有意義、有價值,而不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重復勞動。
5.創新能力與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故事:
在劍橋大學,維特根斯坦是大哲學家穆爾的學生,有一天,大哲學家羅素問穆爾:“誰是你最好的學生?”
穆爾毫不猶豫地回答:“維特根斯坦。”
“為什么?”
“因為,在我的所有學生中,只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問題。”
后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一次有人問維特根斯坦:“羅素為什么落伍了?”
他回答說:“因為他沒有問題了。”
在中國,孩子放學回家后,大部分父母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的作業完成了嗎?”家長們關心的是學校的既定任務孩子完成沒有;而在以色列,孩子放學回家后,家長的第一句話是:“你今天在學校向老師提問了嗎?”如果孩子得意地說:“我今天向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沒有回答出來!”那家長就會喜形于色。孩子不同的回答家長不同的反應,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
6.教師堅持教學反思是進行綜合實踐有效教學的生長點。教學后的反思和精心備課同樣重要,對教師的成長和改進教學來說,甚至更為重要。教師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課堂、質疑自己的教學方法等等,找出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或者是低效的原因,并進行探索研究,最終可以升華出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從而走上有效教學之路。
有效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有效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有效課堂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的雙手,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沒有人會被無情地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審判;有效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仍然會面對很多問題。總之,煥發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有效課堂。
顧明遠.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杜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