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友雪
怎樣利用多媒體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 喬友雪
多媒體以其生動形象的畫面、動聽悅耳的聲音,為數學課堂帶來了更多活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動狀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文章主要探討了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數學;學習興趣;多媒體
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為一體,將其合理運用于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能夠改變以往為學生灌輸知識的現象,轉變為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傳播。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開發智力,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創造能力得到培養,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此外,多媒體還有著色彩鮮明、立體感較強等優點,可以調動學生所有感官,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確保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課堂教學是否成功,可以通過教學效率反映出來,而其關鍵就是讓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元角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學生經常遇到的交通工具、電動玩具等,將學生的求知欲調動起來,同時精心設計“買賣情境”,讓學生在買賣過程中,認識和了解元角分。又如,在《認識時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小明同學一天作息時間的投影片,讓學生談談圖中是什么時間,小明在做什么。學生很快被彩圖所吸引,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認真觀察,積極搶答,教師可趁機導進新課內容。由于學生求知欲望很強烈,都仔細觀看錄像,根據時針娃娃與分針娃娃的對話,對教學內容產生初步感知。教師要讓學生用心感受1小時、1分鐘的長短,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時間觀念,或者是為學生介紹我國1分鐘的生產情況,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時間的珍貴,并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
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加輕松、活躍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能夠讓原本抽象的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具體,讓學生有豐富的感知對象,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此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十幾減8》教學過程中,為讓學生牢固掌握算理,教師可讓學生在12根火柴中拿走8根,之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在畫面上顯示最后的結果。為更好地啟發學生,教師可以多演示幾次,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學生很容易發現在12根火柴里拿走8根,需要拆開其中的一捆(一捆為10根),則剩下2根,加上原來的2根一共為4根,這樣可迅速找到方法,用12減去10,然后加2,也可以得到4的結果,整個過程十分有趣,學生興趣濃厚,逐步對十幾減8的算理產生了深刻記憶。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他們容易對具體形象的事物產生濃厚興趣。但是抽象是數學的主要特點,為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需要深入思考問題,掌握事物內在規律,將知識結論概況出來。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可以將知識形成過程與事物內在聯系揭示出來,幫助學生理清思維線索,總結客觀事物的變化規律。
例如,在《7加幾》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設計“7+4”的相關情境,即游樂場共有10個旋轉座椅,上面坐著7個小朋友,之后又來了4個小朋友,但只有3個小朋友有座位。此時可借助多媒體直觀、形象和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在計算7加幾的過程中,理解“湊十法”的使用方法,也就是將7與3湊成10,然后算10加幾的十幾,這樣學生可以順利使用“湊十法”計算7加幾。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讓課堂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很困難。傳統教學法不能將觀察到的過程展示出來,但是多媒體集聲音、圖片、動畫等為一體,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變形、移動及閃爍等功能,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快速、準確地掌握數學概念。
例如,在《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教學過程中,要計算23-8,教師先讓學生親自動手,思考該如何減,之后利用多媒體演示計算過程:畫面上出現了2捆(一捆為10根)零3根小棒與1只小熊,根據學生擺的方式,小熊拆開1捆小棒,與其他3根小棒合并起來,并將8根小棒去掉,再加上剩下的1捆,一共為15根小棒。小熊一邊演示一邊解說,并配以相應的音樂,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時候,能夠觀察到整個過程,了解到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中,重點就是不夠減的應向前一位借1,在個位上加10再減。在整個動態過程中,學生多次動手操作,掌握了關鍵,得出最終結論,實現了教學目的。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動畫、聲音、閃爍及色彩來演示,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知識從具體轉化為抽象,以此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單調地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多媒體教學能夠將學生的所有感官調動起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角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設計:任意在直線上選擇兩點,兩點間的一段“閃爍”幾下,將線段引出,通過這幾下“閃爍”,讓學生輕松了解到線段的特點,掌握直線和線段的關系。然后將學生思維帶到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來演示角的形成過程,即首先出示一個點,并以這個點為基礎引出兩條射線,這樣學生可以輕松掌握“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的概念。而在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首先出示兩個角,然后通過動畫讓兩個角的頂點與一條邊進行重合,通過這樣直觀的演示,學生很容易觀察到角的大小情況。為讓學生明白角的大小與其兩個邊長短無關,先在畫面上展示一個角,然后動態演示其兩邊不斷延長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清楚觀察到角的大小沒有發生變化,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這個概念。在教學中通過以上設計,讓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并且動態的畫面與學生思維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系,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思維能力。
總之,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思維特點出發,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出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置身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想象力得到發展,從而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1]肖蕓.激發興趣,提升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動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5,(10):45-46.
[2]馬紅云.芻議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5,(38):273-274.
[3]海浩.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4,(5):178.
[4]蘇莉.數學課堂中如何運用多媒體[J].成功(教育),2013,(6):248.
(編輯:楊 迪)
G623.5
A
1671-0568(2016)27-0097-02
喬友雪,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