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河北省唐山第四十九中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教學
張琳琳
(河北省唐山第四十九中學)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實施,使初中歷史教師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得到不斷轉變,但是在初中歷史實際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許多不足,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進行了淺析,并對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了探索,從而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
新課程理念;初中歷史教學;教學方法
所謂新課程理念,就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根本,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在新課程理念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優化教學環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初中歷史教育事業的發展,使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得到傳承。
1.教師觀念傳統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處于應試教育模式之下,所以,許多教師的觀念比較傳統,特別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歷史不需要過多地去思考,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占據著主體地位,只是把歷史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樣不僅不能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還嚴重違背了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目標。
2.教學方法單一
“填鴨式”教學方法是初中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很難發現一些創新的教學方法,老師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學生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生與老師都只是注重最后的考試成績,這樣學生即使有一個好的成績,也很難全面地理解歷史知識,并且不能夠充分理解優秀的歷史文化內涵,只是進行了膚淺的記憶,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
3.缺乏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大部分學生來說,歷史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繁瑣的,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幾乎為零,因此,學生就對于歷史的學習只是在考試前背一背,平時根本不去積極學習歷史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低,使學生對于歷史了解非常少。
1.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要想使新課程理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實施,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首先,教師應該確立新的教學觀,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能只是注重教師教學過程,還應該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共同發展,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做學生學習上的引路人。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使學生對知識有全面的掌握,還應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教學的過程,而不是把考試成績當作評價學生好壞的關鍵標準。其次,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不應該把自己的觀念與意識強加給學生,應該讓學生具有獨立發展的空間,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做一個引導者。
例如,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該一直占據著課堂,應該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在課上講解,而老師作為一個旁觀者,在一旁對學生的講解只是給予指導與更正,并給予學生鼓勵,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深刻的記憶,又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創新歷史教學方法
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在歷史教學的要求,如果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一直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歷史課堂變得更加枯燥無味,從而使學生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教學以及游戲教學等教學方法,讓歷史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使歷史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在課上為學生播放一些紀錄片,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還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當時所受的恥辱,從而激勵學生,為國家富強而奮斗。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某一科具有高昂的學習興趣,那么他將會對于這一科目的學習具有非常高的積極性,反之,學生將會對其產生厭倦心理。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內容都是一些記憶性的,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無味,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歷史的學生不再是枯燥無味,從而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成績的提高。
例如,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童年的一些樂趣仍記憶猶新,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經常引入小游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這樣,就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熱愛歷史,積極探索歷史之中的優秀文化底蘊。
綜上所述,在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初中歷史教學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教師,應該積極促進新課程理念的發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全面型人才。
林文珍.初中歷史教學效果:問題及對策[J].新教育,2015(9).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