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日澤
(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聾校學生職業技能教育
崔日澤
(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教育部《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中指出: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招收殘疾學生。鼓勵特殊教育學校根據需要舉辦殘疾人高中部(班)。擴大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殘疾人特點合理調整專業結構,為殘疾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我校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全面提高聾職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樹立自強、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獨立生存能力為重點,通過不斷豐富和完善文化課和專業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之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具備終生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發揚自尊、自立、自強、自信的精神,樂于實踐,敢于創新,主動適應社會的要求,最終能夠自食其力,融入主流社會。
隨著聽障學生人數的減少,聾校的職業教育也面臨著學生越來越少,差異越來越大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關注差異,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優勢。在我校的職業教育中,雖然只有兩個專業,但為了滿足孩子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我們在計算機專業開設了動漫、美術,攝影、編織、面點制作等課程,學生們學習興趣很濃。在編織課上,男生和女生的學習任務是不同的,多數男孩喜歡手編彩絲, 計算機15級的學生王二春,他對手編彩絲有獨特的興趣愛好,從去年10月份開始學習,老師剛剛教會他們簡單的自行車,他就會自創出多個不同形狀,不同類別的自行車,甚至是摩托車。至今他自創的作品約80余件,曾為來我校的參觀客人和國際友人贈送了27件作品。在他的帶領下,班級自發的組成了一個小團隊,同學們為他的作品做附件,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自覺地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為將來更好的融入主流社會奠定了基礎。在編織課女孩子更喜歡毛線編織,14級李佳麗同學看到編織課老師展示的手編掛毯圖片,迫不及待的求老師教,半個月后學生就能獨立操作了。學生們是在“我想學,我要學”愿望下學習,由我想學,我要學變成“我樂學”的良好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按學生興趣開設的課程看起來雖小,但產生的作用卻是巨大的。我校畢業生李巖峰同學就利用所學的彩絲編織技藝自主創立了“巖峰藝術工作室”,創作萬余件彩絲編織作品,暢銷省內外。他自強自立、自主創業的事跡也先后被長春市多家新聞媒體報道。
我校是信息技術實驗校。信息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克服聾生的聽說障礙,激發聾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發展信息技術,提高聾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讓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憑借信息技術實現由藍領到白領的轉變,也成為我校發展職業教育的戰略思想。
一是建設信息技術實驗室。職業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方面的主要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主流社會及進行生產生活的能力。我們提出“提高信息素養、跨越數字鴻溝、開發潛在能力、擁抱美好明天”的教育目標,為此,我校花費近40萬元建設了“特殊教育信息技術實驗室”,分“家庭智能、信息與溝通、智能控制、計算機應用、網絡金融、電子商務、醫療服務”等八個模塊,全面提高學生在信息化社會的生存技能,發展聾生的潛在能力。
二是開設動漫設計課程。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與當地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長春市于2010年開始建設動漫產業園,我校瞄準了這一契機,于2012年建立了動漫教室,給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了動漫設計課程。經過幾年的努力,學生的設計能力飛速提高。在全國各類計算機大賽中先后有19人獲獎。先后有12名學生從事動漫設計工作,月薪都到4000元左右,有的擔任藝術設計總監,月薪達萬元以上。14級計算機班付強同學現在就被長春市動漫產業園預定。動漫設計課程的開設,使部分聾生脫離了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真正實現了由藍領到白領的轉型。
三是設立攝影、3D打印、機器人興趣小組。通過持續的探索,我們發現聾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潛能是無限的。于是我們又設立了攝影、3D打印、機器人興趣小組,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在,我校接待領導檢查和客人來訪都由職業班的學生擔任攝影記者,拍攝結束后馬上就能打印照片給客人帶走。
潛移默化的熏陶、充分的實踐機會、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使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形成了較高的綜合素質,而這也將會成為學生飛向社會的翅膀。
我校高二學生孟甜在長春市聽障演講比賽中獲第二名的好成績,在吉林省聽障演講比賽中獲三等獎。
在2014年長春市中小學第三節舞蹈大賽中,舞蹈《無聲的綻放》獲特等獎。舞蹈《棍舞絹花》在2015年在吉林省中小學藝術展演比賽中獲一等獎,在吉林省殘疾人文藝匯演中獲一等獎。13級計算機學生孫源在劍橋杯國際標準舞比賽中獲金獎。
學校羽毛球隊、乒乓隊、籃球隊,等也多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殘疾人最大的福祉就在職業教育。讓每個聾生都能學有所用、自食其力,這不僅是教育價值的體現,更是生命關懷的體現。為此,除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學生潛能,我們更重視學生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每年校內要組織學生進行技能比賽,強化教學基本功。扎實的教學功底讓學生終生受益,我校今年畢業生的畢業設計作品約有50余件,受到來我校參觀的領導及專家的好評。
為了提高和加強學生的就業綜合能力,學校正在積極開發探索開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希望通過校企合作,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優勢,立足學生實際,以開展適合學生的職業教育為宗旨,以人人能就業為導向,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升和突破職業教育水平。
辦好聾校職業教育,不僅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要有現代的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更要有科學的,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使聾校職業教育納入時代的軌跡,才能使我們培養的學生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的變化,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好地創造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