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青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王瞳鎮北王瞳中心小學 河北衡水 053500)
精心預設提問 提高課堂效率
曹永青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王瞳鎮北王瞳中心小學 河北衡水 053500)
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設疑、釋疑的過程,提問是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是激發學生學習、啟發學生思考、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就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本文從精心預設提問目標、精心預設提問“點”、精心選擇提問對象和圍繞教學內容,結合學科特點,精心預設提問題四個方面,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闡述。
數學 提問 課堂效率
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設疑、釋疑的過程,是以問題的解決為核心展開的。巴西著名教學學者弗萊雷曾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闭n堂提問是課堂對話的關鍵,它是聯系教師、學生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訓練、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同時對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發揮主導作用,對活躍課堂氣氛,溝通師生感情,增進民主合作的教學氣氛等方面,也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有效的提問也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效率,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關鍵在于對提問的精心預設。[1]
教師在制定提問的目標時應該緊緊圍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展開,避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
1.知識與技能: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重視學生在提問中的各種表現,如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維是否活躍、語言表達能力有無提高、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等。[2]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探究精神,體驗數學概念、原理的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
制定提問目標時需注意:要全面考慮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全面發展;要具體、明確,通過提問讓學生了解哪些數學事實,理解哪些數學概念、原理,掌握哪些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操作技能,培養哪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差異制定不同的提問目標。[3]
教材是完成新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任務的主要載體,在備課時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深入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結構,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提出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課堂中的教與學的效率。[4]
1.問重點,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通常境況下數學教材中的定義、定理、公式、法則、數學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等都是教學的重點。在重點處設計提問,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從而把握住學習的重點,幫助他們掌握重點知識。
2.問難點,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都會不同程度的遇到困難,把握住教材中學生感到難的問題,并在此處設計提問,可以起到鋪路搭橋的作用,幫助學生化難為易。
3.問混淆點,提高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精確性。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一些容易與其它內容相混淆的知識進行提問,可以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增強分析辨別的能力,提高思維。例如:棱柱、平行六面體、直平行六面體、長方體等概念,在學習時學生很容易混淆,這就需要教師在這些知識易混淆處精心設計提問,把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顯現出來,幫助學生更準確的理解數學知識。
4.問關鍵點,幫助學生理順知識。關鍵點是指在解決某一問題或掌握某些知識時,起到統領作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方。在這些地方精心設計提問,既能突出解決問題或掌握知識的重點,又能點明學生思考的方向,幫助學生理順知識。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精選提問對象,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活動。這里的“全體”有兩個涵義:
第一,是指全體學生的“心態”。例如,通常教師提問時,一般會這樣說:“請同學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我要請位同學起來回答。”這樣的提問通常會讓學生緊張地等著教師指名,一旦教師叫到了哪位學生,其他學生長出一口氣,放松了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但如果教師再加上一句“其余的同學認真思考該同學回答是否正確,如果正確,說出你的理由,如果錯誤請你說出原因和正確答案。”結果在被叫到的學生回答問題時,其余的學生都在把自己的答案同回答問題的學生的答案做比較、分析,并思考原因。這樣的提問就調動起了所有學生的“心態”,起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5]
第二,是指全體提問對象,即提問要面向各個層次的學生個人。這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先設計一些基礎性的問題由中后生回答,再設計一些提高性的題目由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這樣既促進了中后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兼顧了優良學生的個人發展,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效率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需要教師的精心預設,還要考慮到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把握好對學生的評價、及時進行追問、教會學生質疑等。
[1]涂榮豹,王光明,寧連華.新編數學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王秋海.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技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劉萍.新課程與“問題”為伴[J],科技資訊,2007.NO.27
[4]李紅.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現狀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1(7).
[5]王玉霞.淺談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中學數學雜志(高中),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