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成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教育局 湖南郴州 424200)
中學思想政治課“四化”教改實驗的研究方案
黃新成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教育局 湖南郴州 424200)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不好懂、用不上”的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好,教學過程中也突出存在兩對矛盾:教與學的矛盾;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矛盾。在對待教材的態度上,教師“死扣”教材,學生把書本當“圣旨”;在課堂教學中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接受性學習,缺乏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作業的方式上機械訓練的情況比較嚴重,搞書本搬家;在學習評價上過分注重筆試成績,在筆試中又過分強調“標準答案”的權威性、唯一性。為了解決以上種種問題和矛盾,我們提出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四化”教改思路,即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做到:感性材料理性化,書本知識生活化,觀察分析與解決問題多角度化,語言表達多樣化。
這些年來,我國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改革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一是情景教學法。它是根據教材的立意,設置具體可感的情景,提出相應的要求來開展教學。二是大政治活動。它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的立場、觀點、方法的指導下,立足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通過座談、講座、報告、團隊活動、主題班會等形式,實現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結合。三是多媒體直觀教學法;四是全國各地相繼進行了中學思想政治的考試改革,加大了開放性試題的份量,考試內容加強了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幾項思想政治學科教改的成果,為我們進行中學思想政治課“四化”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提供很好的經驗和有利的社會環境。
1.毛澤東同志指出:“感覺到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應用。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個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贊,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一般與個別相互依存的規律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認識發展的“兩次飛躍”論,是該課題研究的哲學依據。
2.《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和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等,這些是該課題研究的政策法規依據。
3.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是該課題研究的學科教學法依據。
1.改變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促進學生素質由知識單方面發展向知識、能力、覺悟、行為四個方面協同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轉變。
2.改變中學思想政治課教科書內容的滯后性和教學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變“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教學內容由“不好懂、容易忘,用不上”變為“好懂、易記、會用”。
3.改變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通過開展中學思想政治課“四化”教改實驗研究,促進教師和學生素質共同發展。
1.依據《課程標準》的原則。
2.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
3.與時俱進原則。
4.實踐性原則。
5.主體性原則。
6.互動性原則。
7.創新性原則。
1.實驗研究法(或行動研究法)
①確定自變量:本實驗研究的自變量是:中學思想政治課開展“四化”教學改革研究,該自變量是一個綜合自變量。
②確定因變量:本實驗研究的因變量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好懂、易記、會用;學生知識、能力、覺悟、行為四個方面的協同發展。
2.研究法:廣泛聽課—篩選教法—分析研究—再投入課堂實驗一再修改完善—示范推廣。
3.觀察法: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如團隊活動、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對實驗班學生的行為、言談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觀察,以了解學生實驗效果。
4.問卷法(含考試考查):通過問卷了解實驗情況。
5.多種評價結合法: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相結合;專家、領導評價相結合。
1.研究機構:
①成立以主管教研的教育局領導為首的領導小組:
②成立以縣教育局教研室中學政治教研員為首的研究小組;
③成立以市教科院政治教研員為首的顧問專家指導小組。
2.做好實驗研究的前期準備:
①將中學思想政治課“四化”教改實驗工作列入縣教研室的議事日程,保證實驗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并進行廣泛的宣傳活動。
②各學校自愿申報,確定中學思想政治課“四化”教改實驗學校,成立學校實驗研究機構。
③確定重點實驗點和實驗年級。
3.開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動。
4.加強教改實驗的資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