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娜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西安 710000)
刑事速裁程序的證明標準
許 娜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西安 710000)
隨著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不斷展開,刑事速裁程序的證明標準應不應該降低這一問題也引發了各位專家和學者激烈的討論,而本人贊同證明標準不應該降低的觀點。按照普通程序“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來使案件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
刑事速裁程序 證明標準
在最近幾年,刑事案件數量的不斷增加和有限的司法資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了能夠有效解決“案多人少”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2014年6月27,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不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在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并聯合出臺了《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
刑事速裁程序作為一項新的刑事訴訟程序,在提高刑事案件訴訟效率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優化配置了司法資源。因此一些學者提出了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降低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證明需達至“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被告人犯罪事實和量刑事實的證明適當降低至“大致的心證”即可。使刑事速裁的案件無需達到“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嚴格證明標準。那么是不是應該為了更快解決刑事案件而讓公正作出一定的讓步和犧牲,本人卻不以為然。如何平衡效率與公正的關系使案件得到更快更好的解決是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1]
證明標準是體現實體正義的一種重要的法律制度。201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刑事證明標準進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53條增加規定了認定“證據確實、充分”的條件,即認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三個條件,因此可以確定我國刑事采用“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嚴格證明標準。[2]
1.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這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種罪,是否應處以刑罰和處以什么樣的刑罰都應該通過證據來證明,沒有充足的證據不能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進行定罪和量刑。這一條件體現了證據裁判原則,是證明標準的基礎。
2.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認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構成犯罪的證據都必須是經過法定程序依法取得并且查證屬實,這是對證據轉化為定案根據的要求,強調了證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對不符合此條件的證據應該通過非法證據排除程序排除出去,不能繼續證明案件定罪量刑事實。
3.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經排除合理懷疑。這一條件要求辦案人員綜合之前所認定的證據進行全面審查,運用邏輯、經驗和常識進行判斷和推理,使其形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對所認定的案件事實已經排除了合理懷疑,不存在值得懷疑的地方。
完善后的證明標準更加體現了公平和正義,將“排除合理懷疑”寫入刑事訴訟法,是為在司法實踐中如何判斷“證據確實、充分”增加了一個容易掌握的主觀性標準,保證了刑事案件的辦案質量,保障了無辜的人不受錯誤的刑事追究,因此要嚴格適用刑事證明標準,不能隨意降低此標準。
刑事速裁程序適用于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單處罰金的輕微刑事案件。此類案件在所有的刑事案件種類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但不能為了迅速處理案件就降低證明標準,降低案件的處理質量,使案件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審理。多元化證明標準的提法已經突破了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有關證明標準的規定,降低證明標準給司法公正帶來的不利影響也引起了學界和實務界的諸多質疑。
1.《速裁決定》和《速裁辦法》中并未明確規定刑事速裁程序的證明標準。刑事速裁程序來自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范圍內的立法改革是合法的,超出其范圍就不符合法律的規定,構成違法。而《速裁決定》和《速裁辦法》并沒有專門規定速裁程序的證明標準,即證明標準不屬于本次立法改革的內容,因此刑事速裁程序的證明標準仍應適用《刑事訴訟法》中的證明標準。[3]
2.刑事速裁程序改革的漸進性。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這次授權決定對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有所突破,但僅局限于簡化開庭程序,不再進行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以及增加了不公開審理的事由,這些都屬于比較小的改革,不是實質性修改,沒有對法律的基本原則的突破”。因此刑事速裁程序的改革沒有涉及證明標準實質性的內容,國家希望進行的司法改革能夠穩妥推進。
(三)從程序體系來看,簡易程序與一審普通程序統一適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缎淌略V訟法》第二章“第一審程序”下設“公訴案件”、“自訴案件”和“簡易程序”三節。從三者關系來看,“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相對應,“公訴案件”與“自訴案件”一起和“簡易程序”相對應,即刑事簡易程序是對“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一審程序的簡化。既然是程序的簡化,就需要法律的明確規定,如果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簡化的,就只能適用原來程序的規定。所以《刑事訴訟法》并沒有單獨設立簡易程序的證明標準,刑事速裁程序也就應該適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4]
本輪司法改革以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為主要目標,主要解決的是冤假錯案即有錯判決的問題,訴訟效率并不是本次司法改革的重心。較高的證明標準雖然會導致更對錯誤的無罪判決的產生,但也會減少錯誤的有罪判決的產生。即使以犧牲懲罰犯罪為代價,也要保障無辜者。同時,降低證明標準可能造成的司法擅斷會對司法改革乃至我國政治制度帶來巨大的沖擊。綜上所述,刑事速裁程序的證明標準不應該降低,嚴格適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
[1]高通.刑事速裁程序證明標準研究[J].法學論壇.2017.(3).
[2]宋英輝.刑事訴訟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3):14.
[3]陳光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釋義與點評[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3):68.
[4]毛磊、張洋.推動刑案繁簡分流 滿足司法正義期盼[J].人民日報.2014.
許娜(1993),女,漢族,山西省呂梁市人,在校研究生,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訴訟法學,研究方向: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