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海滕雪茂
(1.重慶市兼善中學 重慶 404100;2.重慶市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 重慶 404100)
《一剪梅》說課稿
杭 海1滕雪茂2
(1.重慶市兼善中學 重慶 404100;2.重慶市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 重慶 404100)
老師們評委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易安居士經典詞作的《一剪梅,紅耦香殘玉蕈秋》。下面我將從教學要素、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1.教材地位:
課文出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學習詩歌,起著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作用。
教材詩歌部分分為三個單元,每個單元提供的詩歌,分別是按照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三個主題擇定,皆為詩歌鑒賞基本方法。
本單元的主題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也就是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用自己的切身體會推測作者的本意,鑒賞詩詞,當從“識字品辭”做起。
選文《一剪梅》身材清瘦,意蘊飽滿,因此,開個小孔,細細玩味。
2.學情分析:
我授課的對象是高中二年級理科班的學生,文學思維粗重;情感匱乏,多數缺乏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
詩歌是他們的老朋友,可惜僅僅是用來聊相娛樂、對付考試的普通朋友,他們對婉約詞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一些鑒賞技巧,但缺乏“細致入微”的欣賞。
因此《一剪梅》應該細細品味兒,或許能給學生更多啟發。
3.課標要求: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選修詩歌篇目的教學應當:
(1)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
(2)應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注重對作品的多元解讀,不要過于追求統一答案。
4.教學目標:
因此,我確立了我的教學目標:
理解情感,玩味字詞,培養情趣
5.教學重點和難點: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學情和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字詞的魅力、養成自主鑒賞時品味字詞的習慣)品味字詞飽滿的韻味。
難點:(為了體驗人物生活和內心,理解作品價值判斷)從字詞入手,發揮想象體驗李清照的生活狀態。
基于以上對學情、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講授法:學生認識李清照,我不做詳細介紹,不過,鑒于李清照南北宋之交的特殊時代背景,以及前后期巨大的情感差異,還有他們夫妻二人獨特的交流方式,介紹詩歌創作的背景很有必要
(2)多媒體呈現法:更為直觀、感性
(3)追問點撥法:追問可以把學生較淺顯的理解或片面的想象推向深刻和完整
(4)討論法:蘇霍姆林斯基在《給老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但要讓他們心靈琴弦響起來。”語文課應該成為他們發表個人見解的舞臺,如此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因此,我將設置討論環節,讓大家各抒己見
(5)朗讀法:朗讀有利于理解記憶、把握意境,甚至可以以讀代講
2.學法:
粗讀和精讀相結合:詩歌的欣賞應該采取粗讀的方法來整體把握;但為了品味細膩的情感,必須要精讀詞句,發揮想象,仔細揣摩。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教法學法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過程來實現教學目標。
1.情境導入,營造氛圍:費玉清的一曲悠揚婉轉的《一剪梅》將我們陶醉在其中,輕拂中華歷史的輕煙塵縵,咀嚼古往今來的悲懷愁情。
2.知人知事,感性認知:了解寫作背景,能從感性認識上對本詞有大致的映像。這一部分我將采用多媒體ppt的形式直觀簡要地呈現寫作背景。
3.初讀詩歌,整體把握:
本詞為宋詞經典,文辭優美,感情細膩,通過教師示范朗讀,多媒體朗讀,學生自由朗讀找出體現作者心理狀態的字眼和主旨句,為深入品味字詞打好基礎
4.玩味文字,深入體會:
基于本詞的整體把握,對一些字詞進行玩味,有助于深入體驗作者情感。在這一部分我組織一個課堂活動:
四到五個人為一個小組,細細品味詩歌語言,發揮想象,分享各自認為值得玩味的文字。假如學生的玩味不足以拉近讀者和詩人的距離,那么教師可以預設幾個經典字詞的賞析。如:
從“輕解羅裳”的“輕”,你能看到一個怎樣的李清照?
明確:首先我們要思考,何為“輕”,力道小為輕,速度慢為輕,動作柔為輕。如此1.一個頗有家教,柔弱嬌羞的書香女子
2.一個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的寂寞少婦
3.一個生活失調,虛弱無力的深閨怨婦
4.一個迎風澆愁,消磨時光的情調女子
便躍然紙上!
又如:“云中誰寄錦書來?”,李清照和趙明誠常以詩歌互答書信,既然云中只會有丈夫的書信,為何李清照還要故作迷惘,問一個“誰”呢?
明確:這會不會是一聲思婦充滿愛意的責問?一次委婉含蓄充滿修養的撒嬌呢?
再如:“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里的倒裝句,似乎賦予了一封家書能催動月滿的神奇能力,如此,這里的“月滿”,會不會是一種內心世界深沉滿足的寫照?再有,明月終究該圓則圓,這便是,明月長圓而人情不圓!
這些精妙的文字更能升華出一個其妙的思考:李清照的這種思念,一定是“純粹的痛苦嗎?”
這個問題可以讓同學們各抒己見明確:最后教師展現自己的觀點:[幻燈片]“愛的思念是一種享受,即使痛苦也會覺得幸福;愛的相思是一種體會,即使心碎也會覺得甜蜜;愛的思念是一種經歷,即使破碎也會覺得美麗;”
因此有時“痛”即是“爽”!
5.余音繞梁,回味無窮
多媒體播放《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畫面意境優美,音樂婉轉動人,將課堂結束在師生情感共鳴的最高峰,余音繞梁,意味雋永。
結束后老師還可以教學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