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耘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 重慶重慶 404100)
如何達到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策略
張曉耘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 重慶重慶 404100)
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得到極大的發展,發展速度超過以往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現在社會更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習,會給學生提供適應信息化社會生活、工作的能力,就能在信息化社會站穩腳跟,由于當前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操作能力已經和以往的學習方法、方式融為一體,所以信息技術也是一種基礎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學好信息也是學好其他社會能力的基礎。
信息技術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
目前教學發展的時代由傳統的黑板向多媒體信息化轉變,怎樣才能充分體現出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水平,是一個需要每個教育者思考的問題。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學科,是向學生傳達一種學習其他文化的技術性學科,是一種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結合近幾年信息技術的教學,將從以下幾方面簡單介紹信息技術的學習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也要求教師要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其關鍵在于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自己去實驗、觀察、探討、研究,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這樣,就需要教師在開發信息技術資源上更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手段的運用上,更注重設計學生充分參與的教學方案;在教學內容資源的選擇上更注重落實綜合性課程目標。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而不是把電教光盤一放到底,使多媒體課件成為高亮度的投影片。由此,教師信息技術從理論到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既是新課程理念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又是信息技術為課程改革服務的落腳點。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學的目的就從應試教育轉向來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為了達到開發學生智力潛能、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自主探究法自然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之一。自主學習,是指教師通過引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材料,能動地、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達到學習目標自主獲取知識進而形成學習能力的一項學習活動。信息技術課中有些教學內容,如教授offi ce軟件時,在學習了word之后,再學習表格和PPT就會簡單很多。后者與前者就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如插入圖片、插入文本框,等等。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大膽探索、嘗試操作,最后獲得是原來這么簡單的體驗,由此,學生既學會了操作,又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我們的教師應該用很多心思在教材上,將課程目標要求的、學生需要并能夠掌握的知識內容蘊含在一定學習情境中,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情境的引領下,通過探究活動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和不斷的自我發展,亦能實現激情飛揚的課堂氛圍。所以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感受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直觀性和形象化。再者,老師也要積極創造出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這樣利于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探索學習,發現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其實無論小孩還是成年人,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對于感興趣的內容或事情,就會比較投入地去學、去做。所以當教材上的內容不能引起學生興趣時,我們就要考慮選用適合教材的載體來指導學生學習,想辦法使學生感興趣。通常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實用技術的技能,更應該讓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手段,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創新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和愛好,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獨立自主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種學習方法。而信息技術是人們學習的工具和手段,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強調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兩者的結合, 將能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新型學習模式構建全新的學習環境,學生能更有效更快速地促進學習。
最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不同的知識點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去組織實施,有時甚至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追求“靈動”的課堂教學方法,讓信息技術課堂發揮最大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都希望的。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實施,課堂教學必須實現由知識本位、智力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信息技術課堂呼喚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總結摸索,逐步實踐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