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萍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雅爾塞小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24)
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何麗萍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雅爾塞小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24)
本篇文章通過簡要分析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指出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合理措施,以期能夠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小學 音樂教學 情感教育 重要意義 措施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音樂教師一味沿用以前的教學模式,灌輸音樂知識、傳授音樂技巧,忽視了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拍,沒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導致學生的音樂素養較低。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根據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滲透情感教育,不斷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成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任務。[1]
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念,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一直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模式,傳授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沒有讓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的內涵,難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而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深入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且,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不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一味沿用統一的教學模式,講解音樂知識、傳授音樂技巧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通過情感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2]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了在小學階段設置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在小學階段開設音樂課程,不僅僅是為了教學生唱歌,而是為了實施美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懷,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均衡、全面地發展。我國的教育正向現代化的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情感教育順應了教學改革的趨勢,能促使小學教育向更深的層次發展。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已成為順應新課程改革的必經之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他們體會到生活中蘊藏的真、善、美。因此,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重視情感教育的實施。但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仍有許多問題存在。究其原因:有些學校并不重視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無法深刻理解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夠高,對于在音樂課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導致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合適的方法和策略尤為重要。[3]
在學習了音樂的基本知識外,還要進行感情的教育,教會學生在音樂中表達自己的感情,釋放自己的感情,積極地體驗生活的美好,同學和老師之間的美好情誼,在提高音樂素養的同時,也要提高綜合素質,實現小學生全身心的健康成長。
1.創設適合情感教育的情境
情境是開展小學音樂情感教育的基礎與前提。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對于抽象的概念、理論知識理解與吸收得比較慢,如果在音樂課上只按部就班地對學生進行抽象的情感教育,教學效果自然不會理想。筆者認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有必要先創設適合情感教育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小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吸收音樂教師進行的情感教學。音樂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小學審美教學的目標,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實現多種情感的體驗,從而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產生情感共鳴。而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情感會得到深化和滲透,形成獨有的審美情趣。
2.運用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占據著主體的位置,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要求音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采用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學習音樂知識,產生情感體驗。實施開放的教學模式,要樹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的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知識,進行情感體驗,而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的位置,學習起來才會更有熱情,更有動力,從而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組,在團結協作中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團結互助。在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還能夠調動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增加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從而為更好地在音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音樂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有利于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自然地流露與抒發情感,從而加深情感的體驗。教師的情感教學模式能夠影響學生的情感表達,小學音樂教師應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和良好的藝術方式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與小學音樂老師的情感交流和引導中可以形成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促進身心各方面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積極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滲透情感教育,不斷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實現學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劉潔.淺談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家教世界,2015,17:55-56.
[2]蔣艷.淺談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5,07:223.
[3]楊舟.淺析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2015,05: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