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堂
(潁陽鎮蘇莊中心小學 河南襄城 452670)
淺談農村小學保育員工作的發展現狀
王欽堂
(潁陽鎮蘇莊中心小學 河南襄城 452670)
小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心智發展和人生觀樹立的重要時期。實踐證明,盲目地偏重文化知識教育往往會影響學生整體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小學保育員對學生的思想行為、身體素質具有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因此其崗位和工作絕對不能偏廢。
小學 保育員 素質 發展
在當前的農村小學,因農民工的自由流動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問題。由于多年來小學普遍存在的唯分論現象,小學保育員這一崗位并未得到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大量頻發的留守兒童社會問題出現后,使相關部門認識到了這一點,對小學保育員的崗位增設問題已有所加強,但結合農村小學的現狀,這一問題還有待加強。筆者長期扎根農村基層教育一線,深感農民工和農民子女生存的艱辛與不易,所以在平時對學生的各項管理中力求做到盡心盡力,于此特把對農村小學保育員的發展現狀和工作思路作一下總結,以與廣大教育同仁切磋交流。[1]
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村小學教育一直是整個小學教育中最薄弱的環節。校舍的簡陋,教學硬件的短缺,師資力量的貧乏,家庭教育的忽略,都會造成農村小學生難教、難管的現象。2014年,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4名留守兒童在家中服毒自殺死亡,更是一下子觸動了億萬人的神經,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關愛的社會問題被提上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在小學,特別是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輔導顯得比單純的文化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因為如果我們培養出了大量有情感缺陷的孩子,即使這些孩子的文化知識掌握的再好,也都是教育的失誤。針對這種社會問題,在農村小學增加保育員崗位顯得尤為重要。小學階段是幼兒階段的順延,是一個孩子心智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在這個階段內,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應該重視小學生的保育工作,樹立科學的保育觀。隨著未來社會的發展,新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保育觀念要從傳統的“保護身體發育”擴展到“促進孩子個性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從“安全保護與衛生”擴展到“實施教育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保健”,在這種新的保育觀的基礎上,在農村小學增設保育員崗位,體現了下一世紀社會與人才發展的實際需求。
1.保育員崗位設置弱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國農村小學由于辦學條件的限制,保育員崗位設置很多小學都為空缺,即使增設的,也長期存在著將保育員和教師混同,讓保育員拿上課本,走進課堂去教課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在農村小學很常見。小學教師好像是多面手,任何課程任何人都能去教,從而也形成了“重視教師、忽視保育員”的現實狀況。其實這不但違背了教學規律,也極大地侵害了受教育者的權益。結合目前社會現狀,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突現,在農村小學增加專職保育員尤為迫切。
2.農村小學保育員的基本素質亟待提高。小學保育員的基本素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保育員身心素質差,身體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態;心理素質水平低,情緒調控能力差;事業心淡薄;學歷水平低,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保教觀念落后;保教能力素質差。造成保育員基本素質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前教育政策法規中對小學保育員的入職要求過低;小學聘用的現崗保育員年齡結構不合理;班額大,工作繁重,心理壓力大;社會地位低,經濟待遇差;缺乏系統的職前和在職培訓,現有培訓形式化;保育員觀念存在“觀念保持現象”;保育科研未引起應有的重視;小學缺乏合理的保育員獎懲激勵機制。這些原因和結果是綜合性的,也是復雜交錯的,有的結果是由多個原因造成的,如:保育員的事業心淡薄,是由于她們來源差,社會地位低下,經濟待遇差共同造成的。而社會地位低,經濟待遇差又造成了難以招聘到學歷水平高,經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的保育員,從而致使當前小學保育員學歷水平低,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的原因又造成了多個結果。如學前教育相關政策法規對保育員的上崗要求較低,導致在職保育員身體普遍存在亞健康癥狀以及學歷水平低,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間接的導致保育員保教觀念落后,保教能力素質不高。因此,我們應將原因和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整體、系統的看待。
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健康問題越來越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在這種基礎上,除了要擴大保育員崗位編制之外,還應該加強保育員自身素質的提高。首先,要樹立科學的保育觀,把培養高素質社會人才最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能把教育教學的目標單純地鎖定在知識分數的提高上。應該明確,唯分論的教育理念實際上是和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其次,作為小學保育員,應認真履行保育職責,把保護孩子身心和生命健康作為自己的基本職責來落實,為小學的各項教學活動服好務,搞好基礎保障。作為保育員,首先要搞好本班教室的衛生,減少孩子與細菌接觸的機會。其次要正確為孩子服藥,這是保證孩子生命安全的必要行為之一,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工作是保證孩子健康的重要工作。最后,要定期通知家長晾曬、清洗被褥。要為特殊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晾曬、拆洗被褥,減輕帶養人的負擔,讓孩子體會老師像媽媽一樣的愛,保證孩子的良好睡眠。另外,在保育工作的同時,搞好愛心、責任心、及生活能力的各種基礎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于生活點滴中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再者,小學保育員要就學生的生活、心理發展、思想行為等方面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聯系,搭建家園共育橋梁,爭取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并能主動參與學校的課外教育工作,從而形成一種家校共同教育培養的合力,共同完成教書育人的目標。
總之,保育工作的目標是促進學生身體發育,增進學生對環境的認識,培養自信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保育工作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日后發展有不可低估的影響,而小學教師和保育員是實施小學保育工作的主要人員,也是影響保育工作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小學保育員的基本素質對于小學教育的開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1]呂曼.加強保育工作管理,提升保育教師素質[J].中國校外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