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才
(四川省滎經新建鄉中心小學 四川滎經 625200)
小學數學教學認識
王治才
(四川省滎經新建鄉中心小學 四川滎經 625200)
小學數學是學生基礎課程之一,它對小學生思維的培養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手段,輔助小學生學好數學,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小學數學 數學教材 問題情境 學習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
在現實的數學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往往被簡化,只保留了精煉的本質的邏輯結論,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是“學結論”“用結論”的過程,很難從中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更難以從中有所感悟。例如我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告訴他們我的名字的蘊涵,同時也讓愿意告訴大家的學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大黑板和小黑板上,指名一兩個學生介紹自己名字的蘊涵,短短的幾分鐘學生的興致馬上被激發出來;然后故意設疑,我們要上課了誰愿意幫老師擦黑板,請兩個學生分別擦大黑板和小黑板,進行比賽,看誰擦得快。學生會很齊聲地說:“小黑板擦得快。”接著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小黑板擦得快?學生會說“大黑板大,小黑板小。”,“兩個黑板的面不一樣大。”……通過擦黑板的過程趁機讓學生知道面積是指物體的表面,給學生最直接的感悟,同時引出面積是有大小的,我們比較面積的大小需要用面積單位,就這樣一個簡單的過程,卻能讓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從中有所感悟。學生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也特別深刻。
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決定著思維的方向。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到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產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時,對于問題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探究,而不是簡單地直接給出問題。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對教師既迷信又崇拜,學生對困惑既渴望質疑但又害怕“出錯”。思維活動總不能跳出我們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圈子”,同時又生怕因為質疑遭到教師的訓斥。因此學生已習慣于被動地、無條件地接受知識(哪怕是錯誤),不敢向教師質疑,更不敢向課本質疑。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質疑,使質疑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所以,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營造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在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師要力求創設有利于教學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思維、引導思維、發展和培養創新思維,讓學生在輕松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陶冶情操、發展良好的個性品質、啟迪創新思維。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如果我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學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做到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重視對知識的機械性、生硬性記憶,其結果是一方面導致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的習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小學數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