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勝群
(廣東省惠東縣黃埠中學 廣東惠州 516300)
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初中生良好品德素養
宋勝群
(廣東省惠東縣黃埠中學 廣東惠州 5163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初中生的經濟條件相對于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中華名族傳統美德,卻被一些人遺忘了。本文探討了如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初中生良好品德素養,希望能夠讓學生充分的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品德高尚的學生。
傳承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初中生 良好品德素養
我們越來越重視培養初中生養成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初中生的教育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尤其是對于初中學生的良好品德方面的培養,而初中生的良好品德培養的重要地方就是學校。在學校,老師應當加以重視,從小培養孩子良好品德,老師在孩子面前需要做好榜樣,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并且很容易受到成人的言行舉止影響,因此,一個班主任是否具有良好的習慣素養對于初中生良好品德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
班主任應當通過日常生活教育初中生,培養其良好的品德,并且采用多種形式教育他們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例如勤儉節約、誠實可靠等等,讓他們成為德智體美的優秀學生。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德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還需要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與日常生活有效結合。例如,如要要培養初中生勤儉節約,那么可以在平時做教室清潔的時候,或者是在和同學好友玩耍的時候,以及班級組織出去旅游的時候,充分的把握好這些時機,然后對小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當然除了班主任的作用,家長對于初中的德育方面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的時候,父母也要教育孩子,他們吃飯的時候會浪費米飯或者挑食,這個時候作為就應當教育孩子米飯的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我們應當學會節約糧食,另外還要告訴孩子挑食的壞處,會導致營養的缺失;如果初中生在父母面前養成了撒謊的習慣,父母要及時的進行教育。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教育,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學著做自己的事情,讓學生學會勞動和幫助其他同學,這樣他才知道只有勞動才會有收獲,培養出孩子熱愛勞動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老師在學生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一個動作和語言,都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2]
孩子都喜歡玩兒,尤其是生動活潑的活動,如果將傳統美德教育與班級豐富多彩的活動相結合,能夠很好的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也會樂于接受。例如:當學校組織郊游的時候,可以帶抓住這個機會,和他們一起出去旅游,讓初中生從小就接觸很多新鮮的東西,他就會對此產生好奇,那么老師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引導小學生,將知識傳授給他,帶著孩子參觀具有傳統美德內容的名聲古跡或者博物館,如果孩子對書籍感興趣,還可以幫孩子買書本等等。旅游是一個很好教育學生以及提高品德的機會,既可以讓學生學習為人處事,也可以讓孩子打開眼界,認識世界,并且養成良好的習慣素養,同時,老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鼓勵初中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教育方式多種多樣,豐富的班級活動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能夠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素養的地方,因此,老師對于學生品德素養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需要老師發揮模范作用。學生接觸的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因此,老師的言行舉止和班級班風的好壞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何發揮初中教育在德育教學中的作用是現在很多班主任需要重視的問題。在班級里,老師要成為學生的榜樣,老師的言行舉止應當符合規范,想要怎樣教育孩子,老師本身就必須具備那樣的品質,比如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尊老愛幼、樂于助人、誠實待人等等。通過老師的行為,讓孩子耳濡目染,其心靈不斷體驗著這些傳統美德,長期的影響就會讓孩子養成很好的品德。如果老師自己都經常說謊,并且讓學生發現了,那么學生也不會聽老師的教育,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標。另外,教師應加強自身水平的修養,不斷審視反思自己在教育學生過程中的不足,為給學生打造出適宜的環境,為提高效果,作為老師,不能固步自封甚至沉迷于傳統的教育方法中,我們應不斷充實自我,積極汲取新鮮知識,攝取新穎觀點,盡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摒棄老舊的觀念意識和慣性思維,老師不僅可以能推動傳統教育的快速發展,而且還能在此基礎上得到學生的理解和支持,使教育效果越來越好。我們的傳統美德教育不會十全十美,因此我們應該對每次教育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3]
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學生沒有經歷過艱苦的生活環境、因此不珍惜食物,作為老師,應當讓學生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人類辛苦勞動產生的,所以要學會愛護和珍惜。最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中,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對學生品德的養成有著很大的影響,家庭教育在其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的老師,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場所。孩子從幼稚到成熟,從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居住在家里,因此孩子接觸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已然觀念保守落后,沒有充分的重視家庭傳統美德教育,他們由于工作繁忙,忽視了自己也是重要的教育者,認為將孩子送到好的學校學習,讓老師對孩子加強管教就可以了,他們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努力的為孩子為家庭掙錢,讓孩子吃好穿暖,僅僅認為自己的任務是給孩子提供物質上的滿足,忽視了對孩子傳統美德的教育,沒有及時的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和心理變化,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的教育觀念不利于孩子傳統美德的養成,家長把教育培養孩子傳統美德教育的任務交給了學校老師,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阻礙了初中生的全面發展。[4]
總之,我們要重視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初中生的良好品德素養,如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等等。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是每個老師的目的,讓成才他們也是老師不懈追求的目標。我們要在新的理念指導下改變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學校這個環境,實現真正有效的傳統美德教育。
[1] 王崇鑒.淺談中學教育合力構建的“五個要素”[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52)
[2] 賀百花.中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基礎教育研究. 2013(16)
[3] 胡春娜.美國中小學的責任意識教育——美國公民教育中心《責任》教材解析[J]. 教育科學研究. 2013(05)
[4] 董小思,孟慶男.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責任意識教育[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