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洪彬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 重慶重慶 404100)
高中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和教學方法
邱洪彬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 重慶重慶 404100)
閱讀在語文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包括課外好的和課內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在讀的過程把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自由的閱讀空間。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才能拓展他們的心智,豐富他們的心靈。
高中語文 閱讀 確立 突出 情感
首先,確立學生閱讀主體地位。
學生的主體參與是閱讀教學取得成功的核心。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很少有閱讀與思考的時間,基本上都是教師在對文章進行各個模塊的分析,將文章分析。所謂的閱讀也只是根據教師的問題直接從文章中提取相關的信息,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新課程強調閱讀的個性化,提倡將閱讀的主體權與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在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將閱讀教學進行到底。讓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我們要堅持精講精練的原則,每節課為學生的閱讀預留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有時間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架起通往語文殿堂的橋梁。
其次,專題性閱讀和比較性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時可圍繞一個專題,廣泛收集整理與之相關的材料進行閱讀。同一個作者的作品,同樣主題的作品,同樣風格的作品都可以成為一個專題,對專題中的作品進行比較閱讀。比如閱讀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時,可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同一類型的人物形象如《儒林外史》中嚴監生,《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吝嗇鬼》中的阿巴貢等。通過廣泛的閱讀和比較,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文本、對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再次,教師指導式閱讀和應考探究性閱讀。
(1)教師給學生指示性的閱讀指導,充分發揮學生自身優點,提高學生閱讀的各項能力。該階段培養主要面向高二學生,指示學生運用好興趣愛好閱讀的經驗,自覺的閱讀老師指示的體裁上,不同的問題教授不同閱讀技法,把學生不同的感悟能力和認識能力培養得大致統一。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架設想象橋梁,使學生通過想象更易于領略其文章的內涵,與作者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和內涵上的感悟。從而培養學生對文章深層次已經的理解能力。教材中郁達夫曾寫過這樣的一段話:“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教師在對這段話進行剖析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描繪出一幅秋天的早晨落花似雪的景象,作者滿心歡喜而又好奇的踩上幾腳,卻發現“聲音也沒有”,不像踏雪那樣會發聲響。讓讀者真切感受到故鄉秋天的清、靜和悲涼之感。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馳騁想象,讓學生發揮自身優勢,進行創造性學習,培養學生與作者共同感悟生活與人生的能力。⑵應考性閱讀根據學生目前的閱讀水平能力,直接為學生提供考題信息進行閱讀訓練,鍛煉高三學生的綜合答題能力和考試應變能力。該階段直接為高考而備,要求學生把已具有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并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要求在題目限制的范圍內回答。教師要總結出一些解題思路清晰的答題方法,目的在于保證學生的思維及想象力保持活躍時答題逐步趨于科學化、規范化,與個性興趣閱讀有機合理地結合,充分使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另外,突出情感因素。
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別。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或是教說明文或議論文,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總之,閱讀教學在語文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進行學習、閱讀,積累更多的知識,達到高中語文閱讀課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