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貴才(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第二初級中學)
?
中學數學教學中閱讀教材之我見
尹貴才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第二初級中學)
摘要: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閱讀教材是掌握好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下需要對學生培養的能力之一。
關鍵詞:閱讀;途徑;方法;原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教學改革已經在進行中,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是主旋律。改革中要求教師用教材教,而如何教會學生閱讀課本,利用課本提供的信息,學生動腦動手,在迫切需要的情景下獲取知識是教學的關鍵所在。目前,教師還沒有充分利用課本,學生不會看書,死做題,做死題的現象比較嚴重,如果再不改變現狀,數學教學就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就我們目前學生的水平看,不少學生詞匯理解能力差,如果不進行閱讀教學就很難理解數學中定義、定理、法則,理解規律和其本質就尤為困難,提高教學質量,就變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事。
新的教學知識如果涉及數學規律,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給學生一個客觀形象的感性認識,不必苛求學生對數學規律字面的掌握,不過教師要列出重要的實驗事實,詳細說明前提條件和操作步驟,提出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在讀教材中盡可能解決和發現新問題,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可以與書本上的表達方式有差別)。例如,在講授“多邊形內角和”一節內容時,教師可演示:把正方形和長方形中任意畫一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和和長方形都分成兩個三角形,據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提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內角和,與我們知道的一致,再指出多邊形的內角和有多少度的問題,這樣,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后,學生閱讀教材時,理解多邊形內角和定理是順理成章的事。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所要求學習的新知識做好鋪墊,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使之自然過渡到新知識中。例如,在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時,教師首先應該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因為二元一次方程組在解決過程中,不管用代入消元法還是加減消元法,其目的在于將二元一次方程化為一元一次方程,若不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再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決研究,學生學習時自然從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過渡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中。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課內閱讀的現象較普遍,長期以來不少人認為多做習題,數學即可取得好成績,然而在我看來,學好數學的關鍵還是應當熟悉教材,透徹的理解概念、定理、公式,在此基礎上再精講多練。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概念,透徹地理解概念,才能為以后學習定理,運用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閱讀定理,對于每一條定理必須分清條件、結論。必須讓學生弄清其中的關鍵詞語,然后再思考,某些條件下更換后會得出什么結論,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定理的理解和記憶;閱讀定理證明,典型例題和關鍵性結論,教材中的定理證明及例題向學生揭示一些典型的主題及解題方法,閱讀時不僅要學生弄懂定理的證明或解題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模仿證明或解題,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可以規范解題過程。
數學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但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遵從“要我讀”到“我要讀”,從“我要讀”到“我愛讀”,從“我愛讀”到“我會讀”的規律,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在閱讀中遵從學生實際水平,學生的閱讀和教師的輔導閱讀應該相結合。
3.閱讀形式力求多樣,要適合學生興趣。
參考文獻:
金延鳳.自主與引導:基于自主學習的課堂引導策略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05.
·編輯孫玲娟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老師的主導作用不是給學生“魚”,而是教會他們怎樣“漁”。閱讀是現代社會人們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閱讀教材是掌握好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下需要對學生培養的能力之一。學生通過閱讀數學教材和有關資料可以獲得比較全面系統的數學知識,掌握準確的數學語言和表達方法,對于理解和把握數學規律,打開創新思維的大門,促使學生按認知規律進行有效數學學習大有好處。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和相關材料,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