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黑龍江省安達市中本鎮中心學校)
如何在體育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
張春艷
(黑龍江省安達市中本鎮中心學校)
如今,新課程教育改革要求實施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則是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之上,所以,在各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要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各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能因為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實現心理品質的良好發展。以初中體育為例,并結合我校體育教學實踐,對體育課堂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談幾點個人意見。
體育課堂;傳統文化;集體榮譽感
體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我校積極尋找體育教學和傳統文化的契合點,使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它以德育人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那么,如何在體育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呢?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兩方面對此問題進行簡單論述。
集體主義精神是傳統文化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對中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從而使學生以集體的形式朝著明確、統一的方向和目標前進。所以,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通過采取集體合作練習的手段,使學生養成自身的集體意識,具有集體榮譽感,并養成良好的個性。
比如,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除了一些讓學生以個體的形式進行練習,還要選擇一些讓學生能夠通過集體合作來完成的,如足球、籃球等教學項目,在學生完成了個人技術動作的教學任務后,還要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實戰,讓學生在實戰過程中,感知所有成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知道只有整個集體同心協力,才能取得勝利。這樣,通過采取集體合作練習的手段,使學生樹立集體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形成良好的個性,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武術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麗珍寶。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我們不要總是將教學內容始終局限在一些基礎體育動作的教授和練習上,還要適當進行武術教學,它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性,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中國歷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如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黃飛鴻,他3歲從父習武,13歲盡得家傳功夫,有絕技無影腳、鐵線拳、子母刀等等。1894年,黃飛鴻隨劉永福赴臺灣抗擊日本侵略軍;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年幼時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在北宋末年投軍,曾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岳母還為岳飛后背刺上“精忠報國”……這樣,通過結合中國歷史上一些習武之人的英勇事跡,讓學生知道了學習武術并非是為了以強欺弱、打架斗毆,而是成為合格的祖國保衛者。通過這些事跡,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而使學生愿意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武術,使祖國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得到繼承。
綜上所述,在體育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感悟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素養,并讓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產生熱愛和尊重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究體育課堂和傳統文化的契合點,將傳統文化以科學、合理的形式滲透到體育課堂教學中,使學生不僅學到基本的體育技術動作和技能,心理品質也能獲得良好、健康的發展。
許文鑫.中學體育課堂有效互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05-0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