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曉路
(吉林省樺甸市第六中學)
談初中歷史作業創新形式的設計
奚曉路
(吉林省樺甸市第六中學)
目前,我國初中階段歷史教育中大多數教師都忽略了對歷史作業的重視,在開展實際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要對歷史作業進行精心設計,使得歷史作業可以成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途徑,從而實現教學的最終目標,為此對初中階段歷史教育中歷史作業創新形式的設計進行了淺談。
初中歷史;創新形式;學習盲區
依據大量的專家研究數據結果表明,當前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歷史作業的重視程度基本為零,學生中的大部分認為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單一枯燥沒有新意,而這也是學生對于歷史作業不重視的主要原因。教師只是一味教學而忽略了作業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將歷史作業也視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從而引導學生重視歷史作業并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實現課堂教學高質量的成效。
依據大量的專家研究數據結果,我們可以明顯發現,當前教師在進行布置歷史作業的過程中還是依賴著守舊的教學觀念,只是一味注重學生學習動手書寫的能力,而直接忽視了對學生開發大腦、挖掘創造性思維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這樣錯誤的行為也將無法充分提煉出歷史作業的教學有效性。當前階段,在初中歷史作業的布置過程中存在著以下三種問題。
1.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過于簡單化
在教師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在教學完成一整節課程的知識內容后,為了節省時間就直接連帶把教材中課后的練習題布置成為學生課后復習的作業,這樣雖然節省了教學時間,但嚴重忽略了作業練習題的重要性,隨意將練習題轉變成課后作業的現象,學生也很難對其形成進行足夠重視。
2.教師布置作業過于形式化
有一部分歷史教師布置作業的具體內容基本全是抄寫課本教材中的自身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內容或者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教師這樣的行為極其容易造成學生的厭煩心理,因為練習題中存在著大量重復的題目,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感的喜愛情感是非常強烈的,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布置許多重復的問題,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就會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最終導致大大削弱作業自身的作用。
3.作業內容嚴重缺乏創新
當前大部分歷史教師在布置歷史作業的時候只是僅僅停留在學生動手抄寫的層面,細致探究深入挖掘作業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等一系列能動性作業都還沒有涉及。教師將作業布置成題海戰術,還有一部分歷史老師為了自己的便利,甚至選擇直接在網絡中下載練習題,在不進行挑選的情況下就將它們派發給學生,讓學生當成家庭作業去認真完成。最終也將直接導致初中教育階段中普遍的學生產生厭煩歷史教學的負面情緒。
1.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
歷史教師在布置歷史作業時必須要做到充分尊重并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將學生放置在一個具有動態性、開放性特點的學習環境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多元化的綜合性強的學習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在學生充分理解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指引,幫助學生挖掘潛在的學習能力,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2.作業貼近實際生活
在教師布置歷史作業的過程中,要充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貼合社會現實,此舉的目的在于不斷引導學生去自主實踐獨立思考,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加以轉化為實踐技能,從而不斷鍛煉學生的大腦智力與實際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自身心理情感,學習態度學習觀念等方面。比如,教師在準備教學“中華文化的勃興”這一課程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預習作業的布置:“同學們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學生通過身邊便捷的資源進行查閱資料可以得知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全部都是信息傳遞的方式,并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應用學生所查閱到的知識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
3.找準學生學習盲區
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產生一系列錯覺,在布置作業時學生認真完成并且格式全部正確,教師對此感到滿意的同時就錯以為學生真正掌握了歷史學科的全部知識,而實際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學生在進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存在疑惑,就是所謂的學習盲區。為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對于學生作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要進一步進行加深鞏固教學,通過學生出現問題的大致情況,幫助學生正確梳理歷史知識的思路,激勵學生深入研究探討,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教師要不斷加強對作業創新形式的設計,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樹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教學的最終目標。
鄧興普.歷史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從一本美國中學歷史教材課后作業說起[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0(0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