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梅
(重慶市江津區實驗中學)
初三歷史課堂開放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韓冬梅
(重慶市江津區實驗中學)
在新形勢之下,初中歷史教學要改變以往傳統的、僵化的教育模式,打破一些束縛,使歷史課堂充滿活力,實現歷史教學的開放性。歷史是對過去發生事情的總結回顧,是以“過去的事”為主要研究內容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初三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開放性為原則進行教學。本文從初三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進行歷史課堂開放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是從古至今都在強調學習歷史的必要性,一個民族的繁榮發展必然不能忘記歷史,歷史見證過去所犯下的錯誤,因此不斷在歷史中進行思考才能不斷進步。21世紀,學生是建設中國的新生力量,對于歷史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像抗日戰爭,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卻永遠不能遺忘,其中所含的種種過程,對于現在的學生是遙遠的,無法感同身受的,通過歷史學習可以使學生清楚了解這一過程。在初中歷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初中生特別是初三學生要具備對重要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事跡的概述能力,能夠對歷史觀點進行分析等,因此,在初三歷史教學中,教師在擴充學生歷史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需要初三歷史課堂必須實現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按照固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設計,以知識傳輸為核心,忽略學生對自身發展的要求。因此,在初三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目標要以多元化的原則進行設計,使學生在開放性的目標下進行更好的學習。
傳統的初三歷史課堂教學以老師講課為主、學生聽課為輔,再加上課后作業予以鞏固,導致整個過程學生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為了使初三歷史課堂教學更具開放性,將小學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教學中,通過小組學習模式,把五六個人分為一個小組,培養合作能力,有利于對日后進入工作崗位的發展。
歷史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就以書中固定的知識為主進行講解,要知道歷史文化是源遠流長,就我國而言有五千年的歷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立足于歷史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做到不拘泥于教材,要協調好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在與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系下對現有歷史教材做出適當的增減。
初三歷史課堂開放性教學,在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的同時,也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蔣筱薇.中學歷史開放性教學探索與實踐[D].河南大學,2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