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貴
(福建省上杭縣第四中學)
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初步探索
黃德貴
(福建省上杭縣第四中學)
數學生活是數學教學中新提出的一個概念。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是新課標教學改革的要求,也反映社會發展對教學的要求。數學語言生活化,更易理解數學,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感受數學,教學創設情境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使得學生在具有主體性、生活性、情境性與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中掌握數學真知。
數學教學;生活化;探索
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深刻的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不僅是新課標教學改革的要求,也反映社會發展對教學的要求。數學教學可以采用多種實用的策略,讓學生享受數學的樂趣。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討論,分別從不同角度分析生活化教學手段。
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往往以抽象為主,將抽象轉化為具體的數學知識是需要一定的語言藝術。數學語言生活化正是適應這種教學而產生的。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抽象語言、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依據初中生的生活特點和興趣愛好,合理運用生活化、情趣話的語言,使得學生更易接受數學。當然,引入生活化的數學語言要嚴格把控其科學性。當數學融入生活中時就會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將數學的樂趣賦予日常生活中,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從而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這門知識本就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的身影。如何給學生一雙善于發現數學知識的慧眼就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聯系實際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采摘數學實例,在生活中提取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教師在提取數學案例時要注意學生的生活視角,以學生的生活狀態為主要的案例取材范圍。數學問題生活化能夠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背景,為學生創建一個生動、優秀的學習環境。只要教師能夠切實地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環境中,就可以獲取、積累與學生緊密相關的數學題材。
教學創設情境對教師教學成功與否特別重要。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結合生活情境,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建的教學情境要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緊密相關,并且能夠吸引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創建的學習環境中體悟數學知識的優美之處。數學情境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就能夠加深學生與該學習情境的親切感,深切地體悟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設計,既要把握好學生的個人經驗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又要為學生的思考留有發展的空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使之深入感受到其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幫助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實踐活動的多樣化要求教師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的聯系起來,建立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搜集資料、動手操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數學的實踐活動對學生有如下要求,觀察、實驗、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積極的數學學習態度。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周邊的環境要求,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課程要求為學生制訂具體的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到學校周邊統計工廠的數量,在家里進行各種測量,并讓學生進行討論等。實踐活動能夠鍛煉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鍛煉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能力與技能。
教學的課堂時間有限,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課堂所學知識,作業就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衍生品,是學生創新與實踐的戰場。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作業要緊貼學生的日常生活,切合于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將數學課本中的抽象問題具體化,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例如,課間游戲、運動會、歌唱比賽等具體的活動項目,讓學生參與進生活化的數學,將數學融入實踐活動的每個環節中。
總而言之,教育的出發點與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生活。數學生活的目的在于將數學知識與生活連接,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數學的根源與美麗,在生活中理解數學明白學習知識是為了讓知識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
[1]馮志新.初中數學生活化的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4(45).
[2]張海杰.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軟件:數學,2015(08).
[3]王秀芳.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新校園:中旬刊,201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