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潔
(包鋼八園 內蒙古包頭 014010)
家園共同教育,促進幼兒發展
王雪潔
(包鋼八園 內蒙古包頭 014010)
在教育越來越強調生態化的今天,幼兒教育中的家園合作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然而,在合作教育與家庭教育中還存在著諸多誤區,針對這些,作為幼教工作者,要理清思路,履行職責,幫助家長走出誤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共同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幼兒的智力,使幼兒全面發展。
家園 教育 幼兒 發展
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然而,在幼兒園、家庭、社區的合作教育與家庭教育中還存在著諸多誤區,嚴重地影響著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
誤區1:家園合作中雙方地位不對等,表現為以幼兒園教育為中心,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很少考慮家長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長處于服從的位置上;
誤區2:家庭與社區教育觀念比較陳舊,水平低下。突出表現為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嚴重,對幼兒 過早地進行認字、加減運算及漢語拼音等小學階段才應接受的知識。
誤區3:重視早期智力的開發, 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尤其是忽視對幼兒進行做人教育。幼兒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質量取決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質等因素,教幼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只重視早期智力開發,必然導致幼兒片面地發展。
誤區4: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教師僅僅把書報雜志上的有關文章摘抄一些貼到"家長園地"里,或者教師把家長當作聽眾,以單向的講授為主,不給予家長更多思考的時間,更沒有留給家長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使得指導內容缺乏針對性,結果很難被家長真正接受并內化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影響了家長參與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誤區5:重視特長教育的培養, 忽視身心的全面發展。有些家長甚至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認為,素質教育就是特長教育,就是通過或體育舞蹈、或琴棋書畫進行專門訓練,使幼兒掌握一技之長。于是不管孩子興趣如何,盲目地參加各種興趣班,弄得孩子疲憊不堪,喪失了學習興趣。
針對以上種種誤區,作為幼教工作者,要認清當前形勢,理清思路,履行職責,引導家長走出教育誤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共同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幼兒的智力,使之有健康的體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求知的欲望。近期來,我園以實施家園同步教育為突破口,在統整各方教育資源、提高家長素質等方面進行了大膽而有效地嘗試,從而使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促進了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
幼兒園、家庭、社區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微觀環境。而家庭、幼兒園對幼兒的成長顯得更為重要。我園針對1000多名不同層次、不同學歷、不同教育水平的家長,反復研究,制定了家長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家長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并且使“三觀“的達標率在60%以上。“三觀”即新的教育觀,教育不是培養循規蹈矩的庸才,而是要培養有創造力、有實踐能力的全才、通才,實現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新的家教觀,從習慣于“讓孩子的學適應家長的興趣愛好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新的家長觀,家長不僅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而是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一種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培養幼兒良好的人格。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真正達到雙向互動,我們通過問卷、交談等形式進行調查,了解家長對家長學校教學內容的不同需求,然后聘請省內外有知名度的專家和優秀教育工作者擔任家長學校的兼職教師,他們不僅具有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而且還有著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
家長開放日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方法、教育目標,了解自己孩子在群體中的表現。剛開始的時候,家長看著熱熱鬧鬧的孩子,忙忙活活的教師,不知道應該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只知道盯著自己的孩子不眨眼,聽見老師提問別的孩子不提問自己的孩子,心里不高興,看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聰明、伶俐,心里窩著火。組織這樣的家長開放日,沒有取得好效果,反而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及時作出調整,開放日之前,教師必須先把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如何觀察自己的孩子等,向家長講明白,使家長們在看活動時,知道對自己的孩子多進行縱向比,少進行橫向比,要善于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只要自己的孩子進步了,那怕是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提出表揚,而不應該拿著別人孩子的優點比自己孩子的缺點,來埋怨、諷刺、挖苦孩子,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懂得了怎樣和教師主動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家訪是幼兒園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可以使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幼兒在家園不同生活環境中的表現。每次家訪活動,主要是針對有特殊問題的幼兒進行。通過家訪,找出造成孩子性格特殊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使孩子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大部分幼兒園對集體活動、區角活動常抓不懈,而對幼兒的入園和離園這些環節卻經常忽視。我們首先抓住第一個關鍵環節“晨檢”不放手。幼兒入園時,教師要站在門口笑臉相迎,主動向幼兒問好,并通過一問、二摸、三查、四看進行晨檢,另一配班教師組織孩子進入活動區,讓孩子們自選游戲、自由結伴進行活動。第二個關鍵環節是“離園活動”,這是進行家園交流的好機會。教師每周都要制訂家園交流計劃,幼兒離園時,三個老師都要到位,配班老師組織幼兒活動,帶班老師與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這無形中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教師在一天的活動中,必須要認真仔細地觀察幼兒,以便于向家長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為擴大交流量,我園規定每周五提前半小時接孩子,讓家長、教師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
社區教育基地是幼兒園親職教育的一種延伸和補充。幼兒教育只有溶入社會大系統,才能形成社會關心、支持并參與幼兒教育的社會風氣。我園積極聯合社區各部門,真正達到雙向促進。從而把社區中的物質資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來,進一步發揮社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