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紫峰中心小學 吳麗媚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紫峰中心小學 吳麗媚
問題意識是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解決的、疑惑的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問題意識 評價 問題情境 質疑方法 教學活動形式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思維總是和問題聯結在一起的。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問題意識表現為學生在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而這種心理狀態又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應能為學生的腦海這顆沉睡已久的問題意識的種子,還原一片自由天地,給予充足的“陽光”、“水份”、“肥料”,適度修剪,讓它茁壯成長。
問題意識的種子要萌芽生長,首先應給它提供一片自由廣闊的天地。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上課聽講遇到問題當場舉手提問的學生:小學生為13.8%,初中生為5.7%,高中生為2.9%。可見我們的學生的問題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熱烈的氣氛,使學生感受到質疑問難的心理自由,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其勇氣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質疑的習慣,培養問題意識。
植物要生長離不開陽光的照射,而問題意識的種子也需要“陽光”的溫暖。這里的“陽光”,首先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其次是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教師應尊重和贊賞每一位學生,滿腔熱情地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對能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在學生問題提得不好的情況下,應避免立即否定,可再給予時間再加工,教師還應在腦海中迅速找出原因,可能又會是一次極好的生成。例如,在教學“東南西北”時,教學接近尾聲時,教師留下一定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一個學生突然舉起手來:“老師,為什么是‘東南西北’而不說‘東西南北’?”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沒有馬上否定,而是首先讓大家猜一猜原因。當學生的意見不一產生矛盾沖突時,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方位坐標圖。最后,教師和學生們共同體會到了教材標題設置的巧妙。這樣比一味地照本宣科,理解更加深刻了,方法亦掌握得更牢,并且沒有給質疑的同學留下一絲一毫的傷害痕跡。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僅有賴于知識和能力的基礎,而且還要依賴于問題情境的設置。巧妙設置情景,把學生置身于研究數學問題的氛圍之中,能誘發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趣味式情境,使學生“趣”中“問”;創設懸念式情境,使學生“奇”中“問”;創設動態情境,使學生“動”中“問”;創設沖突式情境,使學生“悱”中“問”。
例如,在執教《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中,新課剛開始,著名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就出示一幅自己的登山照片,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這座山有兩千多米”和“五岳”的高度,去猜測是什么山,富有一定的挑戰性。小孩子都喜歡新鮮的事物,都喜歡猜測,這個環節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還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可謂一舉三得。
我們知道,植物生長適度地給予修剪能引導其生長的方向,并能使其更為茁壯。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培養得更好就需要這樣適時的引導。這里的“修枝裁葉”指的是授予學生質疑的方法,引導他們正確質疑。教師要教會學生質疑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算理的推導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等,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視角,既可以正面問,也可以從反面或側面問……有時學生的問題太多太泛,這時,教師就要組織學生討論篩選,使學生的提問走向“少而精”。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就能有所發現,逐漸學會質疑。
植物的生長過程中若適時地給予肥料,能使它們更快更好地生長。在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適時地施點“肥料”——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例如,以比賽的形式,看誰提得問題多,誰提得更有價值,誰表達得更準確等。比賽的形式也可以由個人發展到小組間的,這樣就又有了許多的形式。還可以適當地借助奧數題,我常在課后留一兩道奧數題作為附加思考題,鼓勵有能力的學生進行挑戰。學生們都覺得十分有趣而富有挑戰性,課后總是會自發地想要多提出些問題,并樂于與同學或與我交流,逐漸地,他們也對數學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多數植物都會開花結果,這里的“開花”指的是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而“結果”指的是解決問題。提問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目的。問題提出了,卻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或處理,對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也是不利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疑問,教師應根據所提問題的特點,靈活運用以舊帶新、操作演示、比較討論、觀察發現、啟發誘導、自學等教學方法進行釋疑。隨著學生學習的發展,教師還應教給學生求異策略。根據問題的類型,分別運用發散求異、逆向求異、對比求異的方法,解決相同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思維的嚴密性和靈活性。
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創設情境,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大膽地想,盡情地說,勇敢地問,問題意識就會得到充分的培養,思維能力也會得到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