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銀
(重慶市云陽縣杉林中學)
?
新形勢需要怎樣的教師
余中銀
(重慶市云陽縣杉林中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教育正日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面對新世紀教育工作肩負的使命,在加快教育改革力度,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呢?
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愛的教育”。孔子的“仁愛”和墨子的“兼愛”都充分說明了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師德最重要的核心內容就是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愛心,對所有學生都要充滿愛。愛是打開學生情感大門的鑰匙。每個孩子都渴求教師對他們的愛,他們在家渴望父母、親人的愛,在學校渴望得到教師的愛,需要教師用慈母般的情感去關愛他們。當孩子們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愛后,他們的感情大門、智慧大門就會隨著打開,會更加親近老師,在學習中就會迸發出他們的激情,努力學習。所以,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有一顆對學生無私關愛的心,把這顆愛心無私地奉獻給每名學生。同時優秀的教師應擁有一顆博愛之心,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在平常要與學生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心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讓孩子們在愛的懷抱中健康成長。教師要從關心每一位學生入手,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愛一個或者幾個學生容易,愛每個學生難。大多數教師關心優秀的學生不難,但關心成績差或者是所謂的問題學生卻不容易做到,因此教師要特別關愛那些貌似“不討人喜歡”或有種種缺陷的學生,爭取做每一個學生的貼心人和知心朋友。
教師不僅是一個光輝的職業,更是一個輝煌的事業。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的重任。教育教學工作,它是需要教師全心全意去投入,同時還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對國家負責、對未來負責、對學生負責這種責任感要深深植根于老師的內心,讓它成為教師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學校,教師的言行舉止、學識修養、為人處世,將影響和塑造學生的一生。因此在日常行為和工作中,每個優秀教師都應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強烈的責任感。
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作為優秀教師,自己要有廣博的學識。廣博的學識不但能充實自己,能給學生更豐富的知識,還能提升自己在學生中的魅力。有學識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還有教學技藝方面的。在課堂上,優秀的教師能靈活地運用教法,便于學生接受;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課堂語言風趣幽默,適時調控學生情緒,有效激活課堂氣氛;在教育教學中能營造出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才能和潛能,發展學生個性。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并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境界,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跨進學校的大門成為學生,教師就成了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就成為學生的表率,因此,教師的自身形象至關重要。葉圣陶說:“教師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因此,教師教育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自己要做到,所謂的言傳身教,就是教師在語言上進行引導,在行動上率先垂范,教師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讓學生會做人,教師首先應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是作為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所以說,優秀教師首先是高尚者,才能教學生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教師的形象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強烈的外在的示范性與內在的感染性,教師的儀表、工作態度和作風、言談舉止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教師良好素質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是學生良好素質的典范。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形成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科研興教”“科研興師”……一系列的“科研戰略”都在告訴我們,教育科研對于教育和教師的重要意義。僅靠“晚眠早起”的辛勤、“血汗顆顆滴”的奉獻已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教育問題,必須有一定的科研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吸取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先進理念,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研修,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結合起來,不斷積累、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位立足于現代、著眼于未來的教育者。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既是教學上的能手,又是教學研究的先行者。同時,優秀教師應具備其獨特而高尚的人格魅力,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因為教師的人格魅力、知識魅力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優秀的教師要有一顆愛心,用愛心去關愛學生,用愛心去與學生交流,用愛心去教育學生;優秀的教師要用高度的責任心來對待自己的工作,把教育當做一份事業來做,用責任心來對待一切學生;用不斷進取的鉆研精神來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這樣的老師,學生才親之、信之、愛之。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