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國(山東省巨野縣第一中學)
?
倡導主動學習轉變歷史學習方式
趙建國
(山東省巨野縣第一中學)
轉變學習方式,倡導主動學習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為了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在授課的時候,我們要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模式,要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自主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進而,也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歷史的意義,并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倡導自主學習,如何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進行論述,以確保歷史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
時間軸的制作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一來是要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二來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時間軸的設計都是由教師來完成,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達到知識系統化的目的,然而這樣是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所以,在課改下,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引導學生針對每章節的知識點按時間順序制作簡單的時間軸,之后,再進行章節之間的拓展,以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學《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這一章節時,我組織學生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整理總結,即:將“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五四愛國運動”五大塊的主要內容按時間先后的順序進行整理,制作成時間軸,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將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而且也能使學生在動手制作中加深印象,提高效率,進而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
問題探究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強化學生理解,幫助學生突破課程重難點內容的方法之一。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引導學生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是教師的責任,并且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做“主人”的能力。前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p>
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這一課時,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為什么說同盟會是第一個統治階級的政黨?(2)同盟會和興中會有什么不同?(3)討論: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點看法,這樣不僅能夠完善學生的學習觀點,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提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總之,課改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應該是自主的、多樣化的,也是歷史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的保障。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要組織多種活動來凸顯學生主體性,從而全面發揮歷史課程的功能。
參考文獻:
陳愛忠.高中歷史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08).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