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君
(湖北省巴東縣茶店子鎮民族初級中學)
?
生物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譚明君
(湖北省巴東縣茶店子鎮民族初級中學)
學習生物對學生來說,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而所有的孩子,都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平等的。由于學科特點,生物學涉及的相關知識對學生來說其功能是多向性的。事實上,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要面臨升學,但所有孩子都需要健康的生活,這使得生物學科的學習意義遠遠超出了教材內容本身。近年來全社會對于環保與生態的重視逐漸加強,在生物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讓生態文明走進孩子們的心中,既是生物學科教學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在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我注重了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在“生物的分類”學習過程中,除了注重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更著重強調了“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它們之間存在著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這一進化論觀點。我告訴孩子們,要愛護我們身邊的所有生命!因為它們在特定的生態系統中和我們人類一樣,有著獨特的生命意義。“眾生平等”,引導學生向善。
學習“植樹節”相關內容時,讓學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里,栽幾棵樹,植幾株草。不僅僅是學以致用的問題,而是本著對環境、對生態的責任,應該把“地球的綠化”形成一種自覺的意識。
現實的山區農村,有許多抓捕青蛙、蛇的牟利者,最近下鄉,就聽到了好幾起抓蛇賣錢的故事。事實上,在農村,抓蛇、捉青蛙來換取一定的經濟利益的事件屢見不鮮。我們應該至少有兩個擔憂:其一,物種的滅絕速度在人為加快,并由此引發生態環境的破壞;其二,人類的健康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二十多年前,我的同事鄧老師因為喜歡吃蛇肉,在他三十幾歲的時候,頭發全部掉光了,長出一頭白色的絨毛。雖然只是一種可能,難保不是該事件的真實原因。如果這些事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孩子們,首先要注意的是保護好你們自己!然后尋找適當的時機加以勸導。蛇比家貓厲害得多,能實現鉆洞追捕,人類養貓寵貓,為什么不能容忍蛇呢!蛙肉雖然鮮美,大量捕殺青蛙,必然導致莊稼減產,害蟲增加,從而增加農藥用量。而農藥的大量使用必然導致殘留和污染,最終危害到人類自身,多么得不償失!如果真有市場需求,也只能采取人工喂養的方法來加以解決。
當然,生物學中與生態文明相關聯的內容還有很多,如我國西部地區的退耕還林還草、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等,就是修一條公路也要充分考慮生態的保護和恢復。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是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