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明(山東省日照市日照河山實驗學校)
?
淺談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李業明
(山東省日照市日照河山實驗學校)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的培養對于初中生來說是較為關鍵性的階段。語文教師要充分結合初中時期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培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能力。針對優化教學策略、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以及信息化支持等方面論述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關鍵性;綜合素質能力;優化教學策略;傳統教學觀念;信息化支持
隨著新課改不斷的推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社會、學校以及家庭關注的重要部分。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內容也使初中語文變得更加多樣化,在考試中所占分值比重也越來越多。本文針對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對策建議。
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旨在培養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溝通交流方式,包括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對信息的處理接收能力等等。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實際生活中通過閱讀資料而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雜志、書籍或者文件信息中都可以進行分析而理解和應用。
人們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對閱讀能力的應用無處不在,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對于初中生來說,其閱讀能力的培養影響著未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為社會輸入更多具有超強實用性的人才而努力。
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如何得到更為有效的提升,就成為近年來社會各界以及家長們廣泛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在新課改實施背景下,對語文教師的專業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對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各種教學方法或者教學內容進行嚴格的規定。在不斷改革進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也顯現了不少問題,這也成為阻礙語文課堂教學發展的不良因素。
1.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結合葉圣陶的教育理念我認為,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技能并非一遍速成,而課堂教學僅僅是對學生語文素養能力培養的一個平臺和出發地。要想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就應用將教學內容根植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中,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才是教育的最佳目標和終結體現。這樣的教育理念應用于閱讀教學過程,就是要為學生打造一個閱讀市場環境,提供給學生一個分享交流的平臺。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首先,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不斷探索研究。其次,閱讀教學還需要師生以及生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教師要為交流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比如師生之間要平等,生生之間要各抒己見等。最后,教師也要懂得如何鼓勵和激勵學生有效閱讀,調動起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狀況,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適合自己發展方面的書籍,從閱讀書籍中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通過閱讀人物傳記或者社會現象等書籍,提升自身對社會價值的觀念認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2.強化“讀”的環節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讀”的能力是閱讀教學主要的一部分內容。通過研讀可以從文章中了解那些不易挖掘的細節內容,或去進一步理解作者的重要思想。而略讀只能說是從大體上理解文章,無法進一步熟悉文章細節。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默讀,引導學生精讀,做好教學范讀。
怎樣才能做好范讀環節呢?比如,在范讀時要注重對情感的烘托和渲染,語文教師要注重創設閱讀教學的情景,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懷揣著熱烈的情感,感化學生的心靈,給予學生愛的力量。為實現教學目的營造氛圍,教師可還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結合應用,從聲、音、像等方面給予學生多個感覺器官的優良刺激,使學生在閱讀技巧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強化。
3.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現在大部分家庭是有一個孩子,很多都缺乏歸屬感,而改變閱讀教學的方式,并能讓學生接受這種方式的改變,那就需要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兩個角度去審視,從而去改善學生這種缺乏歸屬感的不利于閱讀教學的心態。
例如,在學習詩詞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教學,讓組與組之間進行競爭,既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實現雙贏。又如,在學生《論語》時,可以將表演融入其中,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三人一組,一人朗讀,兩人表演,相互之間進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不同組之間進行評選,選出朗讀最好和表演最佳的兩個小組。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堅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精心地設計教學內容,拓展課內外閱讀知識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能充滿熱情、興趣對投入到學習當中,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陳永忠.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課堂[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06).
·編輯韓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