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平(江西省進賢縣五墾學校)
?
探微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李水平
(江西省進賢縣五墾學校)
摘要:教育制度的改革對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提高課堂質量和課堂效率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語言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動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思維能力;素質教育;主體作用
初中是學生學習的最好時間段,隨著智力的逐漸開發,學生對于學習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學習方法上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還能夠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將從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入手,對初中語文學習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相應的意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由此可見,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思維能夠考察一個人的智力高低
獲取的知識是通過思維的運轉得到加工的,許多的信息原料都必須受到思維的支配才能有效地進行。
2.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
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為創造力的挖掘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思維能力越高,創造力更容易被激發,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的本質目的之一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需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這也是考查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
思維能力是系統的思維系統,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時的思維能力時,必須采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在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的同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相應的提升。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呢?
1.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首先教師必須得轉變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教學觀念,在新形勢下采用新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為學生營造自主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將學生固有的基礎知識轉化為一種內在的思維能力,使其得到思維方式的轉變。
2.設計巧妙的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課本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問題設計,帶領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問題探索,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問題設計和提出的過程中,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教師可以知道學生的想法,把握提問的程度。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要在學生可理解的范圍內。同時要保證問題的科學性,這樣才能引發學生進行多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3.適當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意境。初中的語文課本相對小學課本來說,都比較枯燥,文字性的描述較多,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化抽象為具體,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從而在腦海中形成合理的想象,進行場景的再創造。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本中關于詩歌的學習,比如,王維的《渭城曲》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以送別為主題的,但是始終所表達的情景卻是與一般的送別詩不同,這兩首詩,一首抒發了詩人對友人戀戀不舍之情,另一首則體現了詩人送別友人的豁達樂觀,學生在初次接觸時,會對詩中晦澀的感情產生誤解,因此,需要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分析。
其次,教師要構建學生與自身生活之間的聯系。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自身生活出發,走進作者的世界,挖掘學生的內心世界,確保學生在實現對自身生活的體驗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錢塘湖春行》一文中,在對文中所描述的美麗的春景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接觸到的春天的景色進行對比,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實際體驗與文章結合起來,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化思想深度。
思維能力的增強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進一步學習,還能增強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和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不斷地挖掘更多的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廷楷.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和解決途徑[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S3).
[2]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3]胡衛平,魏運華.思維結構與課堂教學:聚焦思維結構的智力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指導[J].課程·教材·教法,2010(06).
·編輯韓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