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鵬
(安徽省淮南二十六中)
?
五元錢漂流記
戴鵬
(安徽省淮南二十六中)
這一天和往常一樣,我走進了教室;吳××神情緊張地舉起手:“老師,我的五元錢在教室里不見了,那可是我乘車的錢。”雖然她的聲音不是很大,但是吸引了很多學生的目光,教室也立刻安靜下來了。回想前段時間,班級中學生出現了有的作業幾次忘帶的;有的作業書寫數量不夠的;有的鉛筆、橡皮丟失等小事。我意識到,在今天道德滑坡的情況下,德育受到嚴峻的挑戰;以往對于學生的誠信教育,學生可能掛在嘴邊,卻忘記在心中。結合剛發生的事情,我決定對學生再次進行“誠信”主題教育。
(一)教法
1.創設情境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具有情感色彩、生動具體的環境,在環境中引領學生充分體驗。小學的心理、生理發展比較慢,感性認知占主導地位。因此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法,在班會實施的環節中,我創設了六個情感色彩不一的情境,聽誠信之音,觀誠信之美,立誠信之標,行誠信之風,做誠信之人;五個環節合在一起就是五元錢的漂流過程,是個動態的情境過程。
2.分析歸納法——顧名思義,分析事情的現象,歸納本質。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尚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因而在實施的五個環節中,通過引、學、思、練、行,歸納出誠信是立身之本。
(二)學法
1.探究法。
2.合作交流法。
這兩種學習方法是新課程改革的學法突破,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導性。小學生容易對身邊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樂于合作,善于交流,勇于探究。因而可以在尋找五元錢去哪兒了,進行合作交流。在對學生的熏陶中層層深入,由個人到社會,由單一到多樣,由書面到生活。讓學生感悟到失去誠信就無法立足社會,擁有誠信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1.查閱誠信的相關資料,整理出適合小學五年級學生消化吸收的內容和形式。
2.制作《感動中國》——孫東林、孫水林誠信視頻。
3.和學生一起完成主題班會課的PPT制作。
1.查閱古今中外誠信名人故事。
2.吳××準備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五元錢去哪兒了》。
3.用彩色卡紙剪成自己喜歡的圖案,打上格子。
4.布置教室,營造誠信的氛圍。預留:(誠信園地)
環節一:聽誠信之音。
1.請吳××講述《五元錢去哪兒了》。是現象、是伏筆、是流行、是追問不是迷。猜測五元錢去處,就是心靈引領的過程。學生探究后明白,五元錢去哪兒內心都不安。為主題班會做了鋪墊,引子!
2.公布每月“班級誠信之星”,請班級的誠信之星談談:誠信是什么?
這是對學生誠信是什么的再教育的過程,在交流合作中學生知道,誠信就在身邊,能夠做到。
環節二:觀誠信之美。
1.觀一部誠信視頻。感受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事原則。兩個自己講誠信,引領著農民工人講誠信;擁有誠信內心安心,來年不欠錢,來生不欠錢。那是一種光榮,內心不虧欠人。
2.談談在視頻中你發現哪些美?這是探究的過程。
環節三:做誠信之人!
1.播放社會上不誠信的圖片。
地溝油、毒膠囊、假奶粉、虛假信息、明膠暗流等。這就是思維的沖擊過程,不需要過多的解釋,捫心自問。這是事實,是一種現象,是一種悲哀,是一種記憶,失去誠信那一想象。
2.談你準備如何做誠信之人。
將“誠信”這個古老而年輕的教育主題融進我們班級的事件中,用真實的事件做背景。引領學生聽、觀、立、行、做誠信;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對誠信學習認知、感悟消化、立志導行的過程。讓學生不知不覺受到誠信的教育,糾正一些不良因素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促使學生鑄就誠信之夢。
誠信教育要常抓不懈,從小事入手,從細節入手,一次次深入人心的教育才會撥動學生的心弦。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