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映(重慶市開縣后河初級中學)
?
淚珠晶瑩意蘊悠遠——朱自清《背影》簡析
黎遠映
(重慶市開縣后河初級中學)
人世間,總有真情不經意地打動著我們,總有淚光蕩滌著我們的靈魂,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那一顆顆晶瑩的淚珠,讓我們品悟出其間蘊藏著悠遠而深沉的父愛。
文中雖然以“背影”為題,但“背影”與“淚水”兩個意象總是相伴而生。作家的審美雙眸和觀照意念,就是借用“淚水”意象作為形象代言體。可以說,在文中,“淚水”總是指向“背影”,而“背影”總是被充滿“淚水”的雙眸所關注。
第一次“流淚”是在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境慘淡,這就給全文定下了一個慘淡、衰敗的情感基調。當時作者懷著沉重的心情,從北京到徐州跟著父親一起奔喪,見到“滿院狼藉的東西”,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淚來”,為“背影”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第二次“流淚”是父親為“我”買幾個橘子,“我”將要上車北去,父親去車站送“我”,幾番躊躇,父親還是決定親自送兒子到火車站。在車站,父親穿過鐵道,爬上月臺,去為兒子買橘子。父親攀爬月臺的一幕讓別離在即的兒子很是動情,朱自清先生在此處采用鏡頭特寫,連用了七個動詞,描繪出了父親買橘子的艱難情形,讓一個樸實、平易、慈愛的父親形象鮮活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感人至深。面對父親蹣跚的背影,“我的淚很快流了下來”,一個“快”字說明動情之深,反應之速,襯托出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給作者留下的“背影”是那樣的深,也是多么的難忘。
第三次“流淚”是這位至情至善、愛子如命的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著了”的時候,離情別緒,悲傷惆悵,使得“眼淚又來了”。一個“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慘淡,感其父子情深,嘆其相見無期,達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流淚”是讀著父親的來信時,在“晶瑩的淚光”中再現八年前分別時父親的“背影”,更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追懷往事,惦念離別已久的慈父,更覺相見無期,悲感交集,此刻的“淚珠”既是對父親“感恩的淚,思念的淚,牽掛的淚”,又是對自己“悔恨的淚,愧疚的淚,自責的淚,傷心的淚”,它是全文情感的高潮與總括,其含義可謂是別樣的深沉、千般的復雜!
文中在四次寫父親“背影”的同時四次寫了兒子的“淚水”,可以說父親的“背影”總是伴隨著兒子的“淚水”。“背影”與“淚水”意象的頻繁出現,不僅父親對作者的愛是通過作者的情感態度的層層變化而體現出來的,而且每次“淚水”意象的出現,都是作者自己情感的再次升華,這樣讓文章流淌著汩汩的父愛子,子疼父的真摯感情。
淚光漣漣,意蘊悠遠,《背影》以作者的“淚”詮釋著父親的“愛”。父親的愛子之情固然感人,但兒子以淚洗面的感悟和體驗,更使得這份愛真切而厚重。
·編輯謝尾合